你是否聽到過這樣的育兒方法:
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理他,孩子哭完自己會站起來的。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加獨立自強,這套育兒理論流傳之廣讓人咋舌,反覆刷屏,朋友圈即便你沒有看過,也一定聽說過。
但是在你把這套理論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之前,我想先問你兩個問題:
你知道這套理論是誰發明的嗎?第二,你知道這套理論有被權威機構認證過嗎?
你肯定都不知道,所以你也一定不知道,用這套理論教育出來的孩子下場會如何。
我現在來告訴你用這套理論教育出來的孩子,輕則自卑內向,重則出現精神問題。
這可不是空口無憑的胡說,孩子摔倒不要扶的理論出自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的一個極其殘酷的實驗。
發生在試驗後,對世界宣稱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個我想要的人物,醫生、律師、警察、商人、乞丐甚至竊賊。
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小艾伯特實驗,1920年華生在一家醫院,找到了九個月大的小艾伯特。
小艾伯特家裡很窮,媽媽靠給殘疾兒童做奶媽為生,他媽媽不懂什麼是心理學,只知道讓孩子做實驗,一天會有一美金的報酬.
一開始,華生讓小艾伯特摸各種東西,小白鼠、小兔子、小猴子、棉絮報紙等等。
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小艾伯特對這些東西並不會害怕,華生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讓小艾伯特和這些毛茸茸的小動物建立了情感聯絡。
隨後,他開始了殘忍的實驗,他像往常一樣把一隻小白鼠放在小艾伯特身邊。
當小艾伯特想去撫摸小白鼠的時候,華生在身後重擊一根大鐵棒,發出了巨大刺耳的聲音。
當場嚇得小艾伯特哇哇大哭,渾身抽搐,表現出了極度的恐懼,經過幾次刺激配對後,只要小白鼠出現。
在小艾伯特身邊,他就會極度恐懼,放聲大哭,試圖逃避,後來小艾伯特對小白鼠的恐懼延伸到了其他事物上。
之前給他帶來過愛和快樂的小狗、小兔子甚至棉絮報紙都讓他害怕哭泣,華生根據這個實驗得出結論,恐懼情緒可以透過條件反射後天習得。
所以人的行為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這個結論震驚了全球的教育界和心理學界,他被認為是歐美最偉大的教育家。
華生按照成人的需求,對孩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訓練,衍生出了我影片開頭提到的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法等一系列看似非常有用的育兒方法。
在這些訓練方法中,人就是機器,你對孩子輸入什麼樣的塑造和訓練,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孩子。
而當孩子這個程式出現異常的時候,只需要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就可以讓孩子重回正軌。
但是華生承諾對因失業而興,受到重創的小艾伯特進行治療,卻一直沒有兌現。
可憐的小艾伯特去世的時候,只有五歲。
即便如此,華生依舊堅持自己的理論,甚至把這些方法用在了自己的兒女身上,他們被當作畜生一樣度過了極其壓抑。
而悲慘的童年,無一例外地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他的女兒多次自殺未遂,大兒子一直流浪無家可歸,小兒子也在30歲時因無法擺脫父親的陰影而選擇了自殺.
華生的家庭支離破碎,但絲毫不影響他的理論風靡全美,進而風靡全世界。
直到前些年,還有人在變著法兒地沿用,比如曾經受中國大量家長追捧的楊教授電擊教正法,殘害了數代兒童。
而真正推翻這一切的人叫哈洛,他不認可華生的觀點,認為愛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哈洛也被列為20世紀最殘忍的科學家之一,他是善待動物組織最討厭的心理學家,也曾經做過一個轟動世界的殘忍實驗——恆河猴實驗。
這個實驗所帶來的心理創傷,讓幾代恆河猴都生不如死,但是他卻徹底顛覆了人類的育兒方法,拯救了無數的人類兒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當時被歐美封神的教育界大師華生認為,越早將嬰兒和媽媽脫離,就越容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哭就任他哭哭一夜也不要理會,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哭聲免疫法。
因此在當時,美國產後立即斷奶,讓孩子自己睡小屋,儘量避免跟孩子親密接觸,以此來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父母不計其數。
心理學家哈洛,為了打破這一方法,做了轟動世界的恆河猴實驗。
他將一部分猴子進行了產婦分離,出生後就獨自生活在籠子裡,按照當時的育兒理論,這一部分猴子應該比在媽媽呵護下的猴子更加強壯,聰明。
但是幾個月後,這些小猴和正常猴子產生了巨大的差異,這些被提早剝離開母愛的猴子,在遇到同類後會目光呆滯,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相處。
而這些小猴娃,無一例外地對籠子中的毛巾產生了強烈的依戀,他們都喜歡抱著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
當哈洛想換掉髒毛巾時,這些小猴全部產生了激烈的抗拒反應,恐懼地尖叫並縮成一團。
按照當時風靡的華生育兒理論,嬰兒只應該對食物產生依戀,只要食物充足,母親是可有可無的,而過度的親情只會讓被溺愛的孩子成年後喪失獨立自強的精神。
華生所有的育兒理論,無論是哭聲免疫法,還是嬰兒完整獨立睡眠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石之上。
但是毛巾又不能吃,這些猴子為什麼會如此地依戀毛巾呢?
這讓哈洛困惑不解,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代母實驗,哈洛給剛出生的小猴子提供了兩個媽媽。
一個是鐵絲網做成的,媽媽胸前掛著奶瓶,只能夠提供食物,但是無法擁抱,另一個是絨布做成的,媽媽抱起來很柔軟,但是卻無法提供時。
按照華生的理論,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應該更受歡迎,可沒想到的是,實驗結果卻恰恰相反。
那個摸起來很舒服的絨布媽媽居然打敗了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所有的猴子大部分時間都會黏著絨布媽媽。
只有餓了才會去找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小猴子一吃完就馬上離開,有些甚至一刻都不願意離開絨布,媽媽即便吃奶也要掛在絨布媽媽身上。
哈洛覺得這還不夠,他開始將一些小猴子會害怕的東西放進籠子裡,小猴寶寶一看到這些東西,就開始往絨布媽媽懷裡鑽鐵絲,媽媽被晾在了一邊,最後哈洛乾脆把絨布媽媽拿走,只留下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然後再拿玩具嚇小猴子。
可即便被嚇得瑟瑟發抖,小猴子也不靠近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沒有絨布媽媽的懷抱,他就蹲在地上縮成一團,一邊顫抖一邊尖叫,這個代母實驗哈洛得出一個結論:愛源自接觸。
而非食物溫暖的接觸才是母親的基本獨立,並不是簡單的孤立和狠心地培訓就可以得到的,恰恰相反,在媽媽的懷抱裡得到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更願意去探索世界,更加適應社會,你以為實驗到這兒就結束了嗎?
並沒有在數年之後,哈洛發現了這些猴子更為驚人的現象,數年後,這些在絨布媽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也出現了嚴重的自閉、抑鬱、自殘等心理問題。
甚至在他們生下孩子後,會對自己的孩子暴力毆打,甚至殘忍殺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於是,哈洛進行了一輪新的實驗,給絨布媽媽增添了一個晃動的功能,小猴子可以跟媽媽互動玩耍。
這樣一頓操作下來,奇蹟出現了,這些可以跟媽媽互動的孩子,長大後一切正常,可以交朋友,可以談戀愛。
於是哈洛得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結論,愛存在三個變數是:觸控、運動以及玩耍。
只要你能提供這三個變數,就能滿足一個靈長類動物的全部需要。
緊接著,他又在一批小猴子出生後,不給他們任何的代替媽媽的東西,讓他們孤獨地生存。
在八個月後再給他們絨布媽媽和奶瓶媽媽,然後再拿玩具嚇唬他們,結果小猴子沒有奔向任何一個媽媽,只是縮成一團瑟瑟發抖,發出絕望的叫聲。
長大後,這些猴子自然無法融入猴群,並伴隨自殘,攻擊等行為。
哈洛發現,小猴子,一旦和母親分離了超過90天,就等於錯過了陪伴的關鍵期,傷害就一輩子無法彌補。
最後,哈洛將絨布媽媽加上了一些惡作劇,變成了壞蛋絨布媽媽,這個壞媽媽會不時地向小猴子發射鐵釘噴冷氣,嚇得小猴子到處亂竄。
讓人意外的是,不管壞媽媽怎麼攻擊虐待他們,他們都不會離開,只是會在攻擊時離得遠遠的,一旦絨布媽媽停止攻擊,小猴子會立刻回到媽媽的。
懷抱裡緊緊抱著那個攻擊過他的壞媽媽,這也是很多孩子哪怕一直被打被罵、被羞辱,也依然會愛父母的原因。
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證明,那些從小就缺乏母愛的人,成年後極易出現巨大的心理障礙,並且沒有能力撫養後代,而且這種影響會伴隨他們一生,哈洛的理論發表後,一夜之間,華生就成為了媽媽們最討厭的人。
華生育兒法徹底被推翻,在華生的理論被遮蔽數十年後,這套洋垃圾卻漂洋過海被中國的一群營銷號發現,如獲至寶瘋狂地刷屏朋友圈。
當年整個美國的精英都沒有發現華生理論有什麼問題,如今,一個普通的中國媽媽怎麼可能發現裡面暗藏著巨大陷阱呢。
所以千千萬萬的中國兒童成為了這套邪惡理論的犧牲品。
當你冷漠地看著你的孩子時,他的內心世界和這隻小猴子是一模一樣的,冷漠地訓練孩子,的確能得到一個不哭不鬧的孩子,但這並不是孩子變乖了,而是孩子在絕望中陷入了死寂的平靜,不再對外界發出訊號。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勇氣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因為人在童年時是要繼續快樂的,只有積蓄的快樂夠多,長大後才能依靠這些快樂幸福地過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