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紫金山新聞
又到一年一度的秋季入學季,“小神獸”們要歸籠了。其實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我國就出現了學校,那麼古人入學有什麼講究?要交多少學費?開學時間和入學年齡跟現代有什麼不同?“入學”攻略已送達,請注意查收!
春夏務農冬入學
一學期長達12個月
我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社會,百姓的日常活動皆圍繞農業生產週期展開,入學時間也不例外,一般選擇在農閒期間。東漢後期崔寔創作了一本敘述一年例行農事活動的專書——《四民月令》,其中有記載當時具體的入學時間,即“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可見在漢代,除了現代統一的“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這兩種形式,也就是說一年有三次入學。
明代仇英《村童鬧學圖》
到了南北朝時期,入學時間相對集中,“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記載。“此處的‘冬人學’代表兩種可能,一是指僅僅在冬天所設的學校,另一種可能是指雖然學校常年設定,但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形在冬季入學學習。”《中國古代小學教育研究》的作者池小芳告訴記者。
在這之後,“冬季入學”成了古代鄉村小學較為普遍的選擇,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秋日郊居》中有云,“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又自注道,“農家十月乃遣子入學,謂之‘冬學’。”
不同的入學時間與學期長短也密切相關,古代的學期短則3個月,長則1年。以明代為例,冬學的學期一般為“三月制”,即從每年的臘月到次年三月。如果春季入學則一般有兩種學期制:“八月制”和“十二月制”, 八月制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開學,到八月底放假; 十二月制是正月十五後開學,到年底才放假,與現代的學期制完全不同。
資料圖
“大齡入學”不受限
有人30多歲才上小學
當代兒童年滿6週年便可送其入學接受教育,相比之下,古代的入學年齡會更晚一些。《大戴禮記·保傅》中稱,“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可以看出,先秦時期年齡達8歲便可入學。但《尚書大傳·略說》又有“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學、小學……十有三年始入小學”,以及“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踐小義”的記載,即無論13歲還是15歲都還能“入小學”,看來先秦時期對兒童的入學年齡並沒有統一的要求。
古代孩子的入學年齡可根據身心發育情況而定,《嘉靖太平縣誌》中提到,明代太平縣“令民間子冀盼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皆入社學”,《嘉靖香山縣誌》裡也有類似記載,只要有讀書潛質,“八歲至十有四者,皆入學”。
到了明清時期,對於“大齡入學”的情況也未作嚴格限制,就算年滿20歲,也依舊可以讀小學,明朝大臣魏校《莊渠遺書·渝民文》中便撰寫道:“凡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歲至二十歲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學。”更有甚者,30多歲才讀小學,《魏書·劉蘭傳》中有講述一個叫劉蘭的北魏人的故事,“年三十餘,始入小學”。
宋代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
入學典禮講究多
釋菜禮薄情意重
古人十分注重開學儀式,“入學禮”還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相提並論。《禮記·王制》中有記載:“童蒙入學,換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上大成殿,參拜孔子,行入學禮,以端正向學之心。”“入泮儀式”主要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定,大致分為四個流程:一是“正衣冠”,學生們一一站立,由先生為其整理好衣冠,整潔儀表;二是“入學堂”,整理好衣冠後的學生排隊在學堂前恭立片刻,之後在先生帶領下進入學堂。三是“拜師禮”,先叩拜孔子,再拜先生,然後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四是“淨手”,將手放在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寓意為在於淨手淨心,去除雜念,在日後的學習中能心無旁騖。
而學生新入大學時,則須向先師行釋菜之禮,這是一種從簡的祭禮,以此表達對師長的敬畏。在周代,每到入學初時都要在學校舉行祭祀先聖先師的禮儀,《周禮》有云:“春入學舍採合舞。”鄭玄注:“舍,即釋也;採,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釋菜禮,菜雖禮薄,但有禮輕情意重的含義,表達的是內心對師長的尊重和一心向學的志向。到了唐代,則已發展為成熟的太學開學典禮儀式,設“酒、芹、棗、慄、菜羹”祭獻孔子及顏淵等賢哲之士。
十條肉乾交學費
上學還能有免役特權
明代吳彬《孔子杏臺講學圖》
古時上學如何交費?《論語·述而》記載,“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束脩禮是古代學生與老師初次見面時的一種禮節,《說文》言:“脩,脯也。”“束脩”指的是十條幹肉。“孔子開私學授徒講學以見面禮為學費,束脩之禮是尊師重道的表現,也是表明真心求學的態度,孔子言只要主動給他十條肉乾作為見面禮物,他從沒有不給予教誨的。”哈爾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竇健嘉告訴記者,束脩禮雖然質樸,卻代表著真誠的求學態度,是一心向學的表現。
宋代以後,統治者開始重視人才的培養,在學期間的中央官學學生可以享受相當優厚的待遇。宋代中央官學學生都由政府提供膳食,並予以津貼。宋神宗時,太學生不僅有免費膳食,每月最高還予以1300文津貼。明代時,國子監規定國家向官學學生髮放膳食津貼、衣物、被褥等,還可“除本身外,戶內優免二丁差役”,學生本人和家庭成員都能享受免役特權,可見官學學生待遇之豐。
實習生 林曾霞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華
本文來自【紫金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