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可謂是除周王朝之外國運最長的一個封建王朝,有國祚將近405年。但可惜的是,到了漢靈帝時期,皇權衰落,國力衰敗,尤其是發生於184年的黃巾起義,給予了東漢沉重的打擊,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劉焉這位漢室宗親是如何毀掉東漢王朝的?
漢朝似乎有著一個神奇的能力,那就是自我修復能力,幾乎在每一次發生內憂外患時,當時的統治者以及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會透過各種方法挽救回來。雖說漢靈帝不是一個好皇帝,不僅驕奢淫逸,而且還公開賣官鬻爵,但他還是憑藉一些名將平定了席捲全國的黃巾起義。而這時候,一名叫劉焉的漢室宗親卻提出了一個能摧毀漢朝基業的建議,那就是廢史立牧。
什麼是廢史立牧呢?所謂的“史”就是刺史,對維護皇權與澄清吏治有著積極的作用;而“牧”就是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188年,劉焉向漢靈帝建議說:“刺史與太守的權利過大,恐會對皇權造成一定威脅,不如選用朝中的清廉重臣去擔任州牧,替陛下鎮守天下。
雖說一開始,州牧確實抑制住了刺史與太守的權利,但卻又造成了一股更為強大的割據勢力,他們就像唐朝中晚期的節度使一樣。可以說東漢末年以及三國時期的諸侯都有當過州牧的經歷,諸如袁紹(冀州牧)、劉表(荊州牧)、曹操(兗州牧)、呂布(兗州牧)、劉備(徐州牧、益州牧)等等,以至於漢獻帝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長達24年。
就拿劉表這位荊州牧來說吧,他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後,先是遠交冀州的袁紹,近結軍閥之一的張繡,還招納劉備這位漢室宗親。而且據地數千裡,光是帶甲計程車兵就有十餘萬之多,手下水師更是稱雄荊江。
當然,劉焉這位“廢史立牧”的提出者也成了受益者之一,怎麼說呢?原來,劉焉提出建議之後,就自告奮勇地說要去交州任州牧,但半路上卻聽到益州會有更好的發展,於是就向朝廷打了報告,轉任益州牧。果不其然,劉焉成了益州牧之後,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益州儼然成了一個世外桃源,因為中原地區正在戰亂連連,但唯獨益州卻沒有遭到半點影響,以至於諸葛亮都要建議劉備來奪取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