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的興起,看到風雲變幻的東漢末年政壇此起彼伏的爭鬥。
曹操
東漢末年,宦官弄權,何進招董卓進京,誰知道何進事情洩露被宦官所殺,董卓進京清理太監,自己有掌控了朝廷,董卓做了太師以後,又招降了呂布,如虎添翼。於是董卓廢了少帝劉辯,重立獻帝劉協,引起朝廷不滿,然後又遷都,搶劫富戶,虐殺朝堂,殺了張溫,丁原等,許多大臣敢怒不敢言。引的大家想除掉董卓,但是都害怕他的武力,於是曹操說,我刺殺他,結果失敗,曹操逃回鄉里,號召天下討伐董卓,結果十八路諸侯也成鳥獸散,董卓於是趾高氣揚,以為征服天下,殊不知俯首稱臣的司徒王允用一支有刺的玫瑰~貂蟬把他搞定,也就是他要登上神壇的那一分鐘。
後來還有一個袁術,有了一個玉璽,以為上天讓他做皇帝,於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壽春稱帝,結果和袁世凱一樣,在大家的圍攻和謾罵中一命歸西,
在此過程中,曹操招賢納士,網羅天下勇士謀臣,並且初具規模,後來曹操為東郡太守,率領自己的部下,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大破黃巾軍,收的降卒30萬,精選了五萬精銳,編入自己的得部隊。之後曹操打敗徐州陶謙,袁術、公孫瓚。在謀士的建議下挾持了漢獻帝,然後開始自己的霸主過程。消滅呂布、袁紹、劉表。曹操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但是曹操沒有計劃稱帝是什麼原因呢?看看他顧忌什麼?
漢獻帝
1,擔心漢朝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旦稱帝禍起蕭牆。
他看到董卓也達到權力頂峰,但是許多人表面臣服,內心都在謀劃殺死他,比如王允和曹操本人,都是對董卓畢恭畢敬的,曹操害怕跟前給自己笑臉的人猛不丁捅自己刀子,因為自己還沒有做皇上。結果還是發生了“衣帶詔”事件,使曹操更加小心,宮廷之變以後,殺了董承,董妃,廢了伏皇后,換了自己的女兒成了皇后,監視漢獻帝的一舉一動,結果女兒徹底倒向漢獻帝,也沒有為自己能提供有用的東西,所以曹操變得更加多疑,“睡著殺人”,“醉了殺人”等等,實際是害怕別人謀害自己,先下手的藉口,對身邊的伺候的人的防護。所以他知道漢朝就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有了董卓和袁術的教訓,他怕禍起蕭牆。故不稱帝。
2.擔心自己兒子能力不足,就連守成之君做不到。
孫權,字仲謀。曹操脫口而出“生子當如孫仲謀”
擔心自己的兒子沒本事,保不住他打下了來的江山,我們用《雍正王朝》電視劇隆科多的一句臺詞說,曹操的心裡就是“後人自有後人福,莫為後人做罪人”,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沒有我曹操,不知道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由於他的存在就是孫權、劉備、韓遂、張魯、劉璋等等當時存在的諸侯沒有一個敢跳出來稱王稱霸的,畢竟漢獻帝還是正統,他就是代表漢獻帝的,公元213年,他和孫權在濡須口對峙一月有餘,結果他的兵士被孫權抓了3000多人,淹死了幾千。曹操遠遠看見孫權隊伍在兩軍陣前嚴明整肅,不僅脫口而出“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的兒子如同豚犬耳。”這句話似乎表揚孫權,如果換作劉表的兒子早就嚇的像狗一樣地投降了。生於182年的孫權當時31歲,而自己的兒子曹丕26歲,曹植21歲,還在溫室裡,曹操和孫權年齡關係上兩代人,即使孫權不是什麼雄才大略,但是守土方面一點不馬虎,自己的兩兒子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起碼不要像劉表(字,景升)的兒子那樣聞風而降。所以看似誇孫權,實際是對曹丕曹植能力的擔心,曹丕生於187年,曹植生於192年,是和孫權一代人,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堅守住自己創下的基業就不錯了。也是對後代最低的要求。
曹皇后斥責逼宮的大臣,後面是漢獻帝
3,即使自己不稱帝,兒子沒有能力繼承他的基業,退一步說正統皇帝還是他的女婿
曹操衣帶詔事件殺了董承,董妃,廢了伏皇后,安排自己閨女做了皇后,也是他一直不廢漢獻帝一點小小的理由,畢竟成了女婿了,江山還在自己家裡掌控的,他把閨女安排到漢獻帝身邊做奸細,誰知道女兒沒有給他提供了一點有用的情報,反倒是實心實意和漢獻帝做了夫妻,漢獻帝沒有一點壓迫感,倒是不用管政事,學起醫來了,曹後也一心一意幫助丈夫,漢獻帝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討到一個愛自己又護命的老婆,即使退位之後成了“山陽公”男耕女織,懸壺濟世,過了一段自由人生,全因為曹皇后的感情和特殊身份,曹操看到,即使他百年之後,曹丕如果沒有能力挑起魏王的大梁,女婿還是皇上,漢獻帝比曹丕大的六歲,比孫權大一歲,和諸葛亮同年。他廢了漢獻帝自己已經年逾花甲,沒有必要了,所以沒有為後人做罪人,廢了漢獻帝,無論本朝還是孫權,還有賣草鞋的劉備都會給他找麻煩,孫權曾經勸他做皇帝,他笑著說孫權小兒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所以曹操不稱帝一是怕禍起蕭牆,而是怕自己的兒子不是守成之主,就是退一步,即使還是漢獻帝,女兒是皇后,自己家還是無上榮光的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