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北宋一朝,軍事一直都是弱項,歸根結底在於開國時軍隊制度的不合理,就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將天下兵馬分為禁軍,廂軍和鄉兵,鄉兵是地方武裝,負責維持村裡,鄉里秩序,因為古代皇命不下鄉,在村裡治理靠地方鄉紳和宗族治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說的就是宗族,所以鄉兵也叫鄉勇,類似現在的民兵,沒經過什麼訓練,基本不上戰場,屬於嚴查時戒備和戰爭時後備力量。然後就是廂軍,屬於常備武裝力量,遍佈北宋州府縣中,但是力量比較分散,而且沒什麼人訓練,地方將領的權利被文臣壓制,就導致廂軍大多數名存實亡,和鄉勇比起來差不多,其他的戰鬥力基本沒有,和開國時趙匡胤的構思,天下廂軍制衡禁軍,禁軍又普遍強過廂軍,最終演化成廂軍的不思進取,反正也不用去邊疆,導致連地方叛亂都平定不了。至於精銳禁軍,主力駐紮開封,收容天下精銳之士,但是因為在首都,權貴最多的地方,自然免不了有些人恩蔭入禁軍,再加上禁軍統治權被樞密院和太尉們分別統帥,還有殿前侍衛軍馬司,過於繁瑣,多年之後,中央禁軍由於很久沒有出戰,加上被侵蝕嚴重,戰鬥力也很低下,那北宋靠什麼抵禦外敵呢?這就有些歷史問題要我們來看看了。
當時劃分禁軍,不單單隻有中央禁軍,而是所有重要地方都有禁軍,南方的禁軍其實和廂軍差不多,北方有開封的中央禁軍,河北的河北禁軍和駐紮在西北邊防的西北禁軍,也就是後來守護北宋的西軍。因為從創立開始就一直在戰鬥,和遼,後來常年和党項或者說党項人建立的西夏作戰,戰鬥力一直存在,直達北宋末年被童貫指揮成功失去大部分力量,在靖康之變中不斷被削弱實力,受到朝中權貴劃分,最終消失歷史的塵埃,不得不說是北宋的悲哀。早年的西軍脫胎於後周軍隊,後來趙匡胤去世,為了穩定邊疆,就在西北和党項對峙,保持著在對相對獨立的地位,當然,糧草,後勤補給都是中央提供,在太宗時和西夏大戰戰敗而歸,隨後休養生息。仁宗時元昊建立西夏,兩國宣戰,西軍作為前線部隊出兵,先後經歷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西軍用自己的頑強抵禦了元昊的南下,最終兩敗俱傷,形成了對峙的局面,期間西軍將帥不是戰死,就是調動回朝,後來有名的范仲淹和韓琦就是因為在好水川大敗而被謫貶,西軍用自己的血戰成功阻撓了元昊南下,穩固了西北邊防,尤其是定川寨之戰,消滅了不少西夏軍隊,雖然都是以宋軍戰敗告終,但是北宋龐大的國力和戰爭資源不是西夏可以比擬的,而北宋有不想打,於是簽訂了慶曆和議,和一個不如自己的對手簽訂不公平盟約,這仁宗清平盛世真是可以的。這也是後來神宗,哲宗要變法的原因,打的過為什麼不打?隨後便是短暫的和平,其實和議不過是雙方的休養生息,西夏政治經歷了新的洗牌,而宋朝,皇帝一直在變化,英宗時期西夏的入侵被西軍擊潰到了神宗時期,決心變法,王安石的變法雖然對中原內陸可能影響不大,卻是對西軍有很大的改變,保馬法,保甲法,同時加大對西軍的支援,很快西軍向西北擴張兩千裡,建立了熙河路,史稱熙河開邊。期間種諤出兵圍困西夏綏州嵬名山部,這個姓氏在西夏有特殊的地位,最終被逼迫投降,形勢一片打好,卻因為內部變法鬥爭而被迫中止。隨後王安石罷相,開啟了元豐變法,這一年宋神宗野心勃勃,五路伐夏,結果種諤突進太快,後勤跟不上,加上不適應氣候而實現非戰鬥減員,其他各路也是大同小異,總之缺乏一個統帥級別的人物統籌全域性,最終宋軍在永樂城戰敗,損兵折將,聲勢浩大的變法因此告終,神宗去世,而西軍再次陷入沉寂中。
多年後,神宗兒子哲宗長大親政,繼續開始變法,加大對西軍的投入,同時比父親懂的妥協,或者說,適當的退讓,西軍再次被任命西征,洪德城之戰被稱為西軍的全盛時期,同時擊破了西夏中軍大營,這是以前所沒有的,隨後的延安之戰和平夏城之戰,扭轉了雙方的局勢,宋軍開始壓制西夏,可以說,這一切除了西軍將士用命血戰,就是王安石變法,賦予權利的功勞了。西軍這時候戰鬥力到達了一個什麼地步呢?這麼說吧,哲宗也是年紀輕輕就去世了,繼位的宋徽宗,繼續對西夏出兵,領兵的是太監童貫,居然都是帶領西軍繼續擊敗西夏,逼迫西夏向北宋求和,這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讓徽宗認為童貫是合格的將領,可以繼續統帥西軍,於是討伐遼國的戰爭讓童貫繼續統帥,打的“有聲有色”最終引誘了金人南下,畢竟十五萬北伐大軍連幾萬民兵都打不過,屬實拉胯。直到金人崛起,遼國被威脅,自顧不暇,宋徽宗想要建立不世之功,決心北伐,童貫作為西軍統帥,“戰功赫赫”,帶領西軍主力北上,結果大敗而歸,隨後和金人簽訂合約才帶回了空空的幽州,卻也是在女真人武力威脅之下,沒有任何保障,後來女真南下朝廷再次慌亂起來,逃的逃,推卸責任的推卸責任,主戰的西軍將領种師道被罷官,西軍雖然多次擊退金人進攻,也頂不住朝廷要求和的心思。西軍主力在東京城下空空安置,也不進攻,多次進攻計劃都被朝廷以“大義”名分阻止,結果西夏乘虛而入,將留守西軍殲滅,种師道聽聞後氣的病重,最終病故,西軍隨後被各方權貴瓜分,從此消失在歷史的波濤中,也沒有完成最後守衛東京的任務,只能說時運不濟了。
最後的西軍,慘烈的西軍,在歷年戰爭中也湧現出很多有名的將領,家族,世世代代為將,有名的有折家軍,種家軍。种師道當時就名滿天下,水滸傳中魯智深就因為得到种師道弟弟种師中垂青而可以在西北過得很好,可見一斑。後來,北宋滅亡,在開封的西軍精銳有的南下,有的回家,更多的是加入宗澤等人的軍隊麾下,繼續抵抗金人,岳家軍中就有很多西軍將士存在,最終繼續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而奮鬥,北宋最後的精銳,也隨著這個國家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