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將領為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各種各樣的代價,他們不計個人榮辱,牢記“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光榮傳統,為新中國革命的勝利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在這其中,開國中將韓振紀將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爭職、不爭名、不爭勳,一生謹言慎行,大事不糊塗,是一位高風亮節的老將軍。
師出名門,謀定三軍
1905年,韓振紀出生於河北,他自幼身體強壯,武藝高強,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名軍人。“五四”運動之後,韓振紀有幸在保定甲種工業學校深造,深受民國時期著名機械工程學家劉仙洲的栽培,為他以後在軍工方面的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圖:1924年冬,韓振紀在保定陸軍講武堂學習期間
1924年,韓振紀畢業於保定陸軍講武堂,從此投身於國民革命運動,參加了北伐戰爭。1931年寧都起義之後,他正式參加紅軍,並在兩年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紅軍時期,韓振紀擔任紅五軍團參謀處長,主要負責紅軍作戰的參謀工作,由於他軍事經驗豐富,多次用他豐富的參謀經驗讓紅軍化險為夷。
1933年1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反圍剿”,國民黨3個師的主力部隊氣勢洶洶地從江西附近的金溪、南城進犯蘇區。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總部決定命令紅一軍團、紅三軍團主力部隊在金溪以西和國民黨的兩個主力師進行決戰,命令紅五軍團在黃獅渡一帶牽制國民黨的周至柔師,保證紅軍主力部隊的側翼安全。
開戰之前,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13軍軍長趙博生率領三個團扼守附近制高點,韓振紀察看地形之後提議:“這裡地形複雜,敵人容易隱蔽,我看這樣好了,在這裡挖前後兩道戰壕,以最後一道作為底線,拼死一戰。”趙博生認為韓振紀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圖:少年時期的韓振紀
戰鬥打響之後,紅軍的作戰環境十分惡劣,敵人的飛機、大炮對紅軍陣地發動了狂轟濫炸,雙方步兵在陣地上對兩道戰壕進行激烈的爭奪。但不幸的是,不久之後,戰士們的彈藥都打光了。在這種情況下,趙博生親自率領軍部特務連趕往前沿陣地支援,在一次衝鋒過程之中,趙博生不幸頭部中彈,英勇犧牲。
但趙博生和紅五軍團的犧牲是值得的,紅軍主力部隊在正面戰場取得了全殲敵軍6個團的輝煌戰績。多年之後,韓振紀中將感慨說:“趙博生同志是我革命的引路人,可是他當時就犧牲在我的旁邊……”
圖:1937年8月,韓振紀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1大隊大隊長留影
長征順利到達陝北之後,正值全面抗日戰爭爆發,韓振紀義不容辭地前往前線參戰,擔任115師344旅687團副團長(實際上是政委職務),準備在平型關阻截敵軍。在林彪、聶榮臻的部署之下,韓振紀奉命率領687團大部斷絕日軍歸路,佔領老爺廟、西溝村、東河南鎮附近的高地。
平型關戰役打響之後,日軍如同發瘋一般企圖搶佔老爺廟高地,徐海東看到之後立刻命令韓振紀率領3營全體人員搶佔這一制高點。韓振紀率領部隊一鼓作氣,以超越日軍的速度迅速奪取老爺廟高地,並將半山腰上的日軍壓了下去。看到日軍人數眾多,依然企圖向上衝鋒,韓振紀當即對戰士們高喊:“快扔手榴彈!”然後自己率先丟出一捆,頓時將日本鬼子炸得鬼哭狼嚎。
軍工先驅,後勤楷模
作為保定陸軍講武堂畢業的“高材生”,毛主席早就在長征時期聽說過他曾經學習過軍事工業技術4年,有著豐富的軍工基礎知識。為了發展新四軍的後勤軍工技術,毛主席決定人盡其用,1941年初將其任命為新四軍軍工部部長。
圖:1940年12月曹甸激戰中,韓振紀(右)率前指在佔領敵人的鋼筋水泥掩蔽部前留影
在當時,新四軍的軍工後勤基本處於一片空白,之前只有一些能夠簡單修理槍械的修理廠,槍械彈藥幾乎只能靠繳獲補充。韓振紀上任之後,就開始籌謀與擔任副部長的孫象涵等人通力合作,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搞出了7個兵工廠,為當時的新四軍生產出了大量手榴彈、迫擊炮彈、地雷等武器,甚至還有專門用來攻擊日軍水上汽艇的土質魚雷。
在後來日軍對新四軍根據地的“大掃蕩”之中,新四軍軍工部不得不兩次進行緊急轉移,而即使在轉移過程之中,韓振紀甚至能夠一邊指揮軍工部戰士們帶著重要機械轉移,一邊指揮部隊出沒在當地的江河湖泊之中,在水上作戰的行動過程之中對日軍侵略者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除了製造傳統步手槍彈藥、手榴彈、迫擊炮彈之外,韓振紀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軍工技術,先後為新四軍兵工廠研究出了槍榴彈、平射曲射兩用炮、高爆炸藥、擲彈筒等武器。這些武器的裝配極大改善了新四軍對日軍的作戰能力,同時韓振紀還先後培養出了吳運鐸等一批新中國軍工技術人才。
圖:1945年在輯安,右四為東北人民自治軍軍工部長韓振紀。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韓振紀又接到了中央軍委新的命令,讓他帶著新四軍的4個幹部團前往東北支援軍工建設。剛剛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軍工部部長的他,立刻命令當地軍工部門進行了史無前例地大遷移,在國民黨軍隊佔領遼陽之前,將大量武器彈藥、生產機械進行轉移。不久之後,遼陽就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大家都高興的稱讚韓振紀:“要不是韓部長抓得緊,這些東西就全部落到國民黨手裡了!”
圖:1947年春,東北民主聯軍軍工部長韓振紀在琿春軍工廠的大型裝置旁
後來,韓振紀將這些分散運輸出來的機械裝置全部轉移到本溪,在那裡建立了本溪兵工廠,負責東北民主聯軍(東北人民解放軍前身)的武器彈藥生產工作。從1945年10月開始直到1949年5月,東北軍工廠一共生產了將近500萬枚手榴彈、329萬發各種口徑炮彈以及各種配套槍械、火炮,除了供應東北之外,還用於支援華東和關內部隊,在三大戰役之中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對此劉少奇、粟裕、陳毅等同志對韓振紀的功勞給予了高度評價。
1圖:947年春,琿春軍工廠。左起東北民主聯軍軍工部部長何長工、第一副部長韓振紀。
授銜中將,駐蘇武官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維持中蘇友好局面,韓振紀按照國家安排前往蘇聯擔任駐蘇武官。為了進一步彰顯他的身份和地位,1955年5月,韓振紀被先行授予中將軍銜,他也由此成為了中國駐外武官之中軍銜最高的外交使者之一。
圖:韓振紀在擔任駐蘇武官期間
韓振紀到達蘇聯之後,十分關心駐蘇中國武官學習情況,經過蘇聯方面批准之後,他經常前往各地,關心在蘇聯學習的中國留學軍官,聽取當地部隊的彙報意見。在此期間,他透過一些訊息渠道瞭解到,在蘇聯留學的錢忠信、塗通今獲得了醫學副博士學位,準備報效祖國。於是就建議他們繼續去列寧格勒軍事醫學院繼續深造,後來他們學成歸國之後,對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圖:1956年2月10日,聶榮臻元帥代表周恩來總理正式授予韓振紀中將軍銜
1956年2月,聶榮臻元帥先後前往蘇聯和列寧格勒,為駐蘇中國軍官進行授勳儀式。在這次授勳儀式之中,他獲得了一枚一級“八一”勳章,可他卻執著地說道:“按照勳章佩戴規定,只有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過師級以上領導職務的軍官才能授予八一勳章,你們拿錯了,我的履歷之中沒有師級以上任職經歷。”最後他只要了一枚二級“八一”勳章。
圖:右一為韓振紀中將。韓振紀執意將一級八一勳章退回,因此在典禮上只佩戴了兩枚勳章
1957年11月,以毛主席、宋慶齡為首的中國黨政代表團和以彭德懷、葉劍英為首的中國軍事代表團雙雙訪問蘇聯,這樣高規格的訪問是前所未有的。有一天,彭德懷忽然找到韓振紀,向他說明了蘇聯著名元帥朱可夫被突然解除職務的事情,然後對韓振紀強調說:“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不能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
韓振紀得知這一驚人的訊息之後,就迅速將這一指示傳達給了各級中國武官和駐蘇代表,他對大家說的話就很直白容易理解了:“其他國家的內部事情,要是想不明白就不要想了,飯吃三碗,閒事莫議,我們以後考慮問題都要國家利益方面考慮,不要將不好的思想和議論傳播出去,引起其他國家的誤會。”
讓名讓位,高風亮節
1945年4月,韓振紀奉軍部和中央軍委命令,擔任新四軍新任軍工部部長,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組織蘇浙地區兵工廠進行生產建設工作,不久之後,他跟隨葉飛來到了當時蘇浙軍區的總部機關所在地孝奉井村。
圖:韓振紀在正在檢視兵器設計圖紙
時任蘇浙軍區司令員的粟裕同志和參謀長劉先勝熱情歡迎韓振紀的到來,可到任不久之後,韓振紀發現這裡的軍工規模實在是太小,軍工部單位形同虛設,也沒有配備幹部,導致他整天沒事可幹,韓振紀不免心中有些焦急。韓振紀的情況引起了粟裕的注意,粟裕深知韓振紀的軍事參謀能力很強,於是決定將其改任為軍區參謀長,負責組織第三次天目山反頑戰役。
1945年5月至7月,韓振紀短期擔任蘇浙軍區參謀長職務時,曾經多次向粟裕提出寶貴意見:“對付堅守不出的大股敵人,我們依然可以採用運動戰的方法,聲東擊西,多次擾亂敵軍耳目,使其作出錯誤判斷,以達到誘敵出戰的目的。”
不過,韓振紀如果想要在蘇浙軍區長期待下去,從職務手續上來說是需要經過華中局和中央軍委的批准的。1945年6月13日,中央軍委電告韓振紀:“詢是否願意留任蘇浙軍區參謀長。”這道命令讓韓振紀陷入到了猶豫之中。
圖:韓振紀在香山住處留影
他心中很清楚,作為一名軍人,當以服從上級命令為天職,但這次中央軍委徵求是他個人的意見,這讓他心中有些為難。從個人情感上來說,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是一流了,他當然想要留在粟裕身邊工作,他已經幹了很多年的參謀工作,自然想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
可問題在於,一個軍區不可能長期有兩個參謀長,他心中很清楚,如果自己繼續留在這裡,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原參謀長劉先勝的地位。從資歷上來講,劉先勝曾經參加過秋收起義,入黨比自己早,參謀能力也很出色,戰鬥經驗也十分豐富,他不能奪人之位。
這時,一個原則浮現在韓振紀的腦海之中:一定要先為他人著想,將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一位。於是,他拿著電報找到了粟裕司令員,同時向粟裕闡述了自己個人的意見。後來,韓振紀並沒有留在蘇浙軍區工作,而是轉而擔任淮南軍區參謀長,不久之後就被調往東北擔任軍工部長,從此和參謀工作無緣。
圖:粟裕大將
在解放戰爭之中,韓振紀的這一“讓位”行為更是產生了極其重要的結果,影響了他一生的任職。對此,很多新四軍老戰友都為韓振紀感到十分遺憾,就連粟裕對韓振紀的這一主動“讓位”深感不解。1957年,粟裕前往蘇聯訪問時,曾經當面對擔任蘇聯大使武官的韓振紀問道:“當年是何原因讓你不願意當我的參謀長?”韓振紀只是淡淡一笑:“不奪他人之功。”
解放戰爭期間,他更是主動讓位,推薦比他資格更老的何長工擔任軍工部長,自己擔任副部長。後來,他服從組織安排,來到東北工業部擔任機器局局長。而此時,他的很多老部下早已經當了軍長、副軍長,甚至有的已經成為兵團級別的幹部,韓振紀的官職卻是越做越低,以至於有些老同志都看不過眼。可面對老同志們的牢騷,他卻這樣解釋:“如果當初要說為了當官的話,我就不參加紅軍了!”
一生唯謹慎,深藏功與名
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之中,韓振紀雖然立下了很多功勞,但他從不對外聲張,他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總喜歡低調做人,對此,很多與他曾經共事過的老同志都深有體會。抗日戰爭時期,韓振紀在八路軍、新四軍擔任參謀長職務的時候,很多中央軍委的重要電文他都要閱覽和回覆,這些電文之中凡是點名讓他負責的,他都竭盡全力去辦;但對於一些戰報、功勞、嘉獎,他覺得署自己的名字完全沒有必要,總是在電文上將他的名字劃掉。後來在他的影響之下,他手下部隊的參謀長們也紛紛效仿他的做法,漸漸形成了一種高尚的請功風格。
從蘇聯回到祖國之後,韓振紀全面負責軍械工業生產,當時中央軍委的賀龍、聶榮臻和葉劍英同志經常聽他的工作彙報,並且向他徵求意見。對於這些任務,如果允許他自己做決定的情況下,他從不任人唯親,總是派遣最適合的同志去執行這項任務,並且一有機會便向中央軍委的首長們介紹這些同志,給了他們被提拔的機會。
進入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來自部隊的作家、記者都曾經向他提出過採訪請求,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韓振紀將軍有一個特有的習慣:多提別人,少提自己。他總是向記者們介紹自己的老部隊、老戰友和上下級同事所發生的英勇事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對自己的事情卻很少提起。
新中國成立之後,吳運鐸成為了令人矚目的軍工界人物,曾經一度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經常到全國各地參加演講。韓振紀是吳運鐸的老首長、也是他的恩師,因此吳運鐸曾經親自寫了一本名為《將一切獻給黨》的回憶錄,送給韓振紀進行審閱。當韓振紀看到吳運鐸在書中多次提到自己對他的栽培之功以及他對中國軍工企業的偉大貢獻時,他眉頭一皺,提筆將這些內容全部劃掉了。
圖:總後副部長韓振紀正在視察基層部隊生活
上世紀60年代,一位專門寫人物傳記的紅色作家對韓振紀的故事進行了深刻的發掘,講述了他艱苦卓絕的一生和對中國軍工企業的偉大貢獻。等到韓振讓周圍工作人員將報紙拿過來一看,這位老將軍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原來,這篇文章的開頭題目是《人民兵工輕武器之父——韓振紀將軍》,韓振紀看到這樣的標題之後急忙對周圍的工作人員說:“這篇文章沒啥可看的,本人堅決不同意!”後來,這位作者聽說了韓振紀將軍的這句話,對他的敬佩之情不由得又多了幾分。
1965年,韓振紀將軍因為體弱多病,主動向中央提出離休請求:“我這把年紀,佔著這麼一個位置不下來,對中國軍工和黨的革命事業不利,我希望能將其讓給更有能力的人。”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黨中央最終批准了他的離休請求。
退休之後,韓振紀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書法作品、古籍玩物全部無償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館,當時博物館鑑定韓振紀將軍所捐贈的物品價值極高,當即要給他100塊錢補償金,韓振紀聽說之後覺得不能收這筆錢,於是就讓秘書將這筆補償金全部作為黨費交給了黨組織。1975年,70歲的韓振紀老將軍在北京病逝,他那高風亮節、捨己為人的革命傳統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後輩傳頌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