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可樂男孩”薛梟,中糧可口可樂飲料(四川)有限公司博物館館長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偉大復興,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記錄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紅色故事、一個個繼往開來的歷史瞬間,是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砥礪奮進最好的見證。
建黨百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聯合推出《紅色印記――百件革命文物的聲音檔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中國之聲正式開播,同步在總檯央視新聞、央廣網、雲聽等新媒體平臺上線。100位講述人,用“最美聲音”燒錄百年記憶。
用聲音燒錄百年記憶,我是革命文物講述人、汶川特大地震時“可樂男孩”薛梟,我要講述的文物是一臺光學生命探測儀。它曾被海南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使用,成功從地震廢墟下救出一名被掩埋139個小時的傷員,現珍藏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內。
眼前這臺黑色生命探測儀的各個部件――探頭、液晶屏、耳機、電池……已被按序放進收納箱中,陳列在玻璃展櫃裡。使用光學生命探測儀時,搜救人員需要頭戴耳機,觀察液晶顯示屏,當極小的探頭伸進狹窄空間,透過光的反射,就可以看清瓦礫之下的世界。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內展出的光學生命探測儀
如今這臺看似冰冷的儀器,對於我們這些曾埋在地震廢墟下的倖存者而言,猶如生命之光、希望之光。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4秒,地動山搖。地震波從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西南方,向外擴散,波及大半個中國。彼時,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中醫院的醫生唐雄與妻子謝守菊正準備出門。
唐雄:我是剛好開啟防盜門,就地震了,就看到樓上的那個預製板往下掉。大概就兩三秒吧,就把我埋在下面了,埋得一點陽光都沒有,漆黑了。
那是一座4層高的樓,唐雄和妻子謝守菊被壓在了最底層。夫婦倆大聲呼喊,確認彼此活著。短暫慌亂後,作為醫生的唐雄慢慢恢復冷靜。
唐雄:我第一感覺就是害怕窒息,我就把磚頭瓦塊手能夠到的地方都掏空。作為醫生,首先知道身體沒受傷。我們周圍的鄰居,他們也喊我,也想把我救出去,但是他們沒辦法。透過那個,我就判斷出來,可能得堅持幾天。
△2008年5月20日四川汶川縣映秀鎮,一位營救人員衣服背面上寫著:決不放棄一條生命
沒有食物、沒有水、看不到光,周圍倖存的鄰居陸陸續續被營救離開,但是唐雄說自己沒有絕望。
唐雄:黨、政府還有我們軍隊這些,都在全力救援。實際上,從來沒有擔心沒人來救。我擔心的是我們能不能堅持住的問題,怎麼堅持幾天的問題。
那個時刻,我跟唐雄一樣被埋在廢墟中,也一樣沒有失去會被救出的信念。震後十天內,全國共有19支省級救援隊來到四川,隊員人數超過4000人。在黑暗的廢墟中我們等待著光照進來的那一刻。
5月15日下午,海南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將被壓埋72個多小時的唐雄的妻子謝守菊成功救出。
△2008年5月15日下午,海南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將謝守菊成功救出
72小時、100小時,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唐雄仍然沒有被救出來。多個救援小組救援失敗後,謝守菊仍未放棄!在北川的鐵橋頭,謝守菊又遇到了救出自己的海南救援隊,請求他們再試一試。此時,廢墟下的唐雄快堅持不住了。
唐雄:就是進入睡夢狀態了。第一個夢,就是說好像地震沒有多嚴重,我們自己重建房子;第二個夢,就有我愛人的聲音。睡到17日,她又鑽到她被救出來那個洞裡面去喊我,把我徹底喊醒了。
透過光學生命探測儀,救援隊發現了生命跡象,唐雄發出了敲擊的聲音,搜救行動隨後展開。根據謝守菊給救援隊所畫的結構圖,救援通道打到了唐雄的正上方。由於唐雄的身上還壓著雜物,救援隊利用廢墟上的鋼筋,製作出長長的鉚勾,一點點將瓷磚、木板、泥土清理掉,最後將被埋139小時的唐雄拉出。
唐雄:我出來然後就感受到陽光,因為還害怕受到強光刺激,但是能夠感受到陽光,能夠感受到溫暖。那個感覺真的……怎麼說呢,劫後餘生。
△13位來自不同崗位的工作者幫助救援隊運送傷者
汶川大地震中,共有84017名群眾被從廢墟中搶救出來,430多萬名傷病員得到及時救治……一個個數字,是我們經歷的痛苦,也是中國人百折不撓精神的見證。
在等待那道光照進來的分分秒秒,每個人心中都有期盼。於是全國人民都聽到我被救出後說的那句話:“叔叔,我想喝可樂……”
△汶川特大地震中被稱做“可樂男孩”薛梟獲救
那些以往看起來無比簡單的小事,成為了支撐我們等下去的力量。聽唐雄說,他們夫妻倆在廢墟下曾互相鼓勵,要是能活著出去,就生一個漂漂亮亮的孩子。2010年,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取名“唐南曦”,海南的“南”,是為感謝救出他們的英雄;晨曦的“曦”,象徵每天都有希望、每天都是嶄新的。
吳丹:我出生於1995年,畢業之後我就來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工作,現已從事工作近8年的時間了。作為地震的親歷者,到如今的講述者,我親眼目睹了災區從曾經的滿目瘡痍到現在的生機勃勃。所有這一切,離不開黨和國家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的幫助和支援。我非常自豪,這份職業給了我一個向世人講述中國故事,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機會。
總監製:劉曉龍 顧玉才
監製:高巖
總策劃:崔欣 樊新徵
策劃:丁飛 孫魯晉
協調:馮爍 朱敏 李昊 劉夢雅 趙初楠 韓雪瑩
記者:劉濤
編輯:周益帆
講述人:薛梟
製作:秦梓元
新媒體:杜希萌 李昊 王遠
顧問: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徐鵬堂
鳴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