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地降溫,流拍19%?麵粉便宜,麵包價格難漲!
房地產市場在全方位的政策調控下,整體呈現出下滑趨勢,包括最難啃的土地拍賣環節也開始降溫了。
8月份全國300個城市,經營性土地總成交建築面積10191萬/㎡,環比7月全月下24%,同比下降49%。
土地成交總金額2462億元,環比上月下降28%,同比下降54%。平均地價降2416元/㎡,環同比均呈下降趨勢。
關於土地溢價方面,本月溢價率較上月環比減少5.1%,降至8.4%。各能級城市溢價率均下降至10%以下。成交主力是三四線城市,溢價率連續多月走低,本月平均溢價率降至9%。
重點監測城市土地流拍率明顯增加,流拍達到19%,
在過去的幾輪房地產調控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中介和房東說,“房主大不了房子不賣了,房價也不會降得”。這句話,被證明僅僅是部分房主和中介自欺欺人的謊言而已。
告訴大家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吧:在房地產、房價預期向好時,本小區同戶型上一個的最高成交價,都被其他業主認為是自己房屋的最低市場價。
譬如,在房價處於上漲預期時,假設同一個小區同一個戶型最新的成交價中,有500萬的,有520萬的,有530萬的,還有一個最高是550萬的。
那麼其他同戶型的業主,都自動預設自己房屋的市場價是550萬,而且在出售時,還要加點價。
但是,在成交量低迷、價格預期不好時,情況恰恰相反。同一個小區同一個戶型,剛剛成交的最低價,則被認為是其他同戶型的最高市場價了。
還是上一個例子吧:假設在同一個小區同一個戶型最新的成交價中,有500萬的,有520萬的,有530萬的,還有一個是550萬的。
那麼客戶在買房時,這個剛剛成交的500萬、而不是550萬,就被認為是同小區、同戶型的最高市場價,而且買家還要壓點價才願意買,否則都不願意成交。
成交量不行時,有些房主為了抵制降價,想協調其他業主,共同不賣房。
如果不急於用錢,有些房主是可以不賣,但是,你不賣,並不代表價格就不下降,因為你不賣,有的是人賣。
那個願意降價賣的,任何一個最低價,就是你房屋在當時的最高市場價。
最近,感覺真正推高城市房價的不是一線城市的就業機會,而是居民負債。
為什麼這樣說,假設在一線城市有一套自住無貸房,雙職工家庭人均收入30萬,也不算多,一年60萬收入,養個孩子也還是可以有些存款的,父母幫襯一點。
結婚後買臺五十萬的車綽綽有餘,然而你看一線城市馬路上,有多大比例五十萬的車,並不高,這就說明房價是高的,但居民消費能力是低的,那麼中間的差額是什麼造成的,就是買房負債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見解。
宣告: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路,如果資訊有誤,或侵犯到您的隱私,請及時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