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日報
7月的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人來人往,遊客們走進香格里拉藏繡文化藝術院遊覽參觀。藏繡藝人卓嘎和她的團隊耐心帶領大家參觀這座藏房裡收藏的作品,不厭其煩地介紹藏繡文化。在香格里拉藏繡文化藝術院,有上百名繡師,他們一針一線繪就美麗香格里拉,用作品詮釋大美故鄉。
香格里拉手工藝人們精心繡制的藏繡作品,從藏繡文化藝術院這個視窗向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展示。如果藝人們的手工藝品得到認可、被理解作品本身蘊含的文化內涵,並能意會創作意圖的藏家收藏,卓嘎就滿心歡喜。卓嘎喜愛藏繡文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藏繡文化、喜愛藏繡藝術。
重彩下的視覺衝擊
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工藝派別中,藏繡獨具一格。在遼闊的雪域高原上,藏繡凝聚著藏族婦女的智慧和創造,表達著藏族婦女的審美情趣。區別於其他地區,藏繡作品又與佛教文化結合在一起,給刺繡文化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傳統藏繡主要用於製作藏族婦女辮套、服飾、鞋帽等民族服飾生活品。除此之外,藏繡也用於製作唐卡和房屋室內的裝飾品,以及製作各種藏傳佛教寺院經幡掛簾等用品。
現代藏繡工藝人在傳統藏族圖案和高原特有的風土人情基礎上加入了當代前衛的思想藝術,使題材更加多元化,作品更具有欣賞性,從而也賦予了藏繡更深層次的含義。
傳統藏繡所反映的內容以各種花卉和佛像唐卡為主。傳統藏繡又稱為“梅朵”,即繡花之意。其針法特點區別於傳統的四大名繡,以堆繡、盤金、打籽繡、白描為主,平繡和亂針為輔。在藝術風格上大膽採用重彩、高反差、強對比的手法,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效果。
六載寒暑飛針走線
藏族姑娘卓嘎6年前開始學習藏繡。“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要花很長時間學習針法,很難在短期內出作品,所以需要有耐心和恆心。”
枯燥和乏味的學習階段,讓很多人還沒有入門就已經放棄了。卓嘎在老師的帶領下堅持了下來,真心喜愛藏繡藝術的她專注刺繡,一針一線勤加練習,一年多以後開始創作製作自己的作品。
經過多年的學習,卓嘎對藏繡藝術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她看來,藏繡藝術用色的粗獷與高原的環境息息相關。濃重的色彩給枯燥的高原冬季增色,大膽的用色也讓藏繡與江南水鄉的刺繡區別開來,表達了對多彩生活的嚮往。
卓嘎的作品內容以香格里拉的人文風情、美麗風景等為創作元素。“有的時候,有一個靈感,就趕緊記錄下來,並著手創作”,如何配色?如何用針?如何構圖?創作靈感猶如靈光閃現,但創作卻耗時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
保護傳承推廣藏繡文化
藏繡文化藝術院坐落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旁,致力於保護、傳承、推廣藏繡文化。
每年,藝術院都會配合香格里拉的相關部門做好藏繡的培訓和教學工作。在藝術院,有專門的培訓室,每年都會對當地的學生進行免費的培訓。到目前為止,已有200多名繡師進行創作,並將作品展示在藝術院內。
因為刺繡工藝本身學習起來非常耗時,作品創作又不能在短期內完成,因此學生的流失率也很高。“很多人學著學著就走了,堅持下來的人很少。”但藝術院一直在堅持“大海撈針般的、透過舉辦培訓班發掘有天賦並能堅持創作學習的學員”。在卓嘎看來,香格里拉是藝術創作的富礦,有許許多多的美好有待表達,如果這門手工藝失傳了,這種表達方式消失了,香格里拉也會因此缺失一種美,所以她會一直堅守傳承這一項寶貴的藝術遺產。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