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36謀士”系列《上篇》,我們分析了12位謀士,分別為楊修、張松、許攸、郭圖、張昭、諸葛瑾、李肅、黃權、馬良、閻圃、蒯越、審配;
“36謀士”系列《中篇》,我們又分析了12位謀士,分別為滿寵、闞澤、馬謖、桓範、田豐、衛瓘、李儒、劉曄、陳宮、陳登、法正、徐庶。
本文摘要:
本文為“36謀士”系列的《下篇》,或者說終極篇章,涉及到的12位謀士分別為曹魏陣營的荀彧、郭嘉、賈詡、荀攸、程昱,蜀漢陣營的諸葛亮、龐統,東吳陣營的周瑜、魯肅、陸遜,以及西晉陣營的司馬懿。
長文警告:本文七千餘字,但絕非裹腳布,而是有筋有肉、有葷有素,您可以濁酒一壺,愜意閱讀。
在終極排名開啟之前,我們需要對“評判標準”重新進行明確定義,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如果要綜合評判一位謀士的能力,大致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略>謀>計。這一條是從計謀策略的角度來講,國家級戰略(比如諸葛亮的隆中對、荀彧的挾天子),區域性謀劃(比如陸遜示弱關羽、司馬懿計賺曹爽等),事件性計策(比如程昱詐騙信、龐統鴻門宴),這是三個高低立現的層面,必須分級劃分。
2.謀國>謀家>謀身。這一條是從謀士本身的初衷來講,也就是說,為國家(或主公前途)謀發展,為小家(或家族利益)謀前景,為自身謀出路,這三種初衷的立意高低有所不同,也不能同等對待。例如陳登、蒯越、張昭,他們也稱得上知謀善變,但都是以本家或當地士族的利益為根本,因此算不上頂級謀士;至於楊松、郭圖、許攸等人,他們從來只是考慮自身的利益,太沒有職業操守了,甚至算不上合格的謀士。
3.主要依據。獻計獻策的次數多寡;計策的執行率和正確率;所斬獲的功勞和貢獻,均為重要引數。
4.統帥能力。之所以將統帥能力考量在內,是因為它能反應統帥的各項綜合能力,比如對國家的引領、對三軍的統御、對形式的預判、對敵我的分析、用兵之排程、知人之善任、執行力度、管理能力等。
5.忠誠度。這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引數,如果謀士都像賣主求榮的張松一樣,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6.其他參考。比如書中的評語、別人的評價等。
好了,排名正式開始。
第12.魯肅。
魯肅的主要表現如下:
1.為孫權提出了“榻上對”,原文引用如下:
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
2.魯肅是鷹派,強勢主戰,並協助周瑜說服孫權。
3.主動與劉備接洽,並引諸葛亮至江東,最終促成了孫劉聯合。
4.被諸葛亮忽悠,為劉備擔保,將荊州外借,但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讓自己陷於兩難的境地。
在演義中,魯肅被黑慘了,他的形象就是一位忠厚老實的長者,在諸葛亮面前,他不是被矇在鼓裡就是一驚一乍,在劉備面前,他的古道熱腸也總是被惡意利用,在關羽面前,他卻成了被拽在手中的超級陪襯。
魯肅雖然獻計不多,但他獻出的都是謀國之略,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榻上對”甚至可以媲美“隆中對”。孫權對於魯肅的評價為“二長一短”,其中“二長”即為榻上對、力主抗曹,而“一短”則是借荊州,但整體來講,“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
第11.龐統。
龐統的主要表現如下:
1.獻連環計。但客觀地講,該計策並不太高明,徐庶一眼就看破了,而程昱、荀攸也看破了,只是曹操被矇蔽而已,而程昱二人又不敢據理力爭。
2.為徐庶獻計,讓徐庶全身而退。
3.極力建議劉備取西川,“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
4.鴻門宴事件。龐統勸劉備謀殺劉璋,不被接納,於是在涪城相會時,龐統主導了鴻門宴事件,在劉備尚不知情的前提下,龐統對魏延說,“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於是魏延上前舞劍,不過立即被張任識破。龐統有點僭越了,而這場鬧劇也被劉備呵斥而退。
5.提出“攻蜀三策”。在二劉決裂後,龐統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為“選精兵徑襲成都”,但劉備認為操之過急;下策為“回荊州徐圖進取”,這個等於沒說;中策為設計擒殺楊懷、高沛,“先取涪城,後向成都”。劉備最終選擇了中策,也最終成功奪取了益州。
6.奪取涪城之後的慶功宴上,劉備勁舞飆歌吃火鍋,但龐統卻說了句“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當初不是你極力鼓動我入川的嗎?如今又對我說這個?於是劉備也不高興了,說了句“汝言不合道理,可速退!”
7.攻雒城,黃魏爭功之後,龐統可能是感觸頗多,竟然疑忌諸葛亮,還對劉備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言以疑主公之心”。於是急功冒進,在風吹帥旗、馬失前蹄的不祥之兆下,還要輕騎突進,最終被張任設計伏擊,慘遭亂箭射死。
龐統最大的功勞,是入川戰略以及後續的“中策”,但他最終並未能實現入川的夙願,還半道搭了性命。綜合評定,不吹不黑,龐統的名氣太大,但他的實力並沒有過多彰顯。
第10.程昱。
程昱的主要表現如下:
1.防呂布,程昱力保鄄城、東阿、範縣三處,“死守得全”。曹操惶急班師,對程昱說,“非卿之力,吾無所歸矣”。
2.識劉備,認為劉備終不為人之下,“不如早圖之”。
程昱知曹操已遣玄德進兵徐州,慌入諫曰:“丞相何故令劉備督軍?”操曰:“欲截袁術耳。”程昱曰:“昔劉備為豫州牧時,某等請殺之,丞相不聽;今日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後欲治之,其可得乎?”
3.擒關羽,程昱獻出了裡應外合+誘敵伏兵之計,誘敵而出、攻破下邳、並最終將關羽圍困在土山上。。
4.破袁紹,倉亭之戰時,程昱獻出“十面埋伏”之計,並最終取得大捷。
5.賺徐庶,程昱主導了“詐騙信”事件,將徐庶騙至曹營。
6.識詐降,當黃蓋疾駛而來時,程昱急忙進言,“今觀來船輕浮,更兼東南風甚緊,倘以火攻,何以當之?來船必詐,且休教近寨。”其實,龐統獻連環計之時,程昱就讓曹操防備火攻,後來東南風乍起,程昱又再次衝入營中提醒曹操,可惜曹操都沒有聽進去。
此外,程昱比較有識人之能,除了看清劉備的本質外,還對關羽瞭解頗深。白馬之圍,程昱舉薦了關羽,“非關羽不可”,還說如果關羽斬了顏良,那麼袁紹必殺劉備,則關羽就會安心留在曹營了;關羽封金掛印,程昱建議曹操不能縱虎歸山,必須殺之以絕後患,但曹操不聽,以至於後來“幾欲遷都”;華容道,程昱又點破了關羽“欺強而不凌弱”的本性,建議曹操親自賣慘求情。
整體來講,程昱之謀略,執行率、正確率都非常高,而力保三城、攻破下邳、十面埋伏等戰役,都是厥功甚偉。
最後提一句,程昱之子程武,在鳳鳴山之戰中向夏侯楙獻計,最終圍困了趙雲,如果不是小關張營救,老趙雲必然撲街!
第9.周瑜。
周瑜的主要表現如下:
1.設計生擒太史慈。
2.拒絕“質子入魏”。曹操曾兩次要求孫權遣送質子,但周瑜曉以利害,讓孫權回絕了曹操。
3.周瑜是典型的鷹派,在孫權坐領江東後,主張討伐黃祖,在曹操南征時,又極力主張與曹操決戰,還連夜跑到孫權營中勸說,讓孫權堅定了決心。
4.三江口。周瑜排程有方,大破曹操的水軍,取得開門紅。
5.反間計。糊弄蔣幹,計殺蔡瑁。
6.苦肉計。但嚴格來說,這條計策有一多半是黃蓋、闞澤的功勞。
7.火燒戰船。客觀實際地講,沒有龐統的連環計,沒有諸葛亮的東風,沒有黃蓋的忠勇擔當,周瑜的火攻之計根本無法施展。
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有多強,不必贅述,但本文非歷史,完全基於演義之基調。在演義中,周瑜被黑到雙目無光、兩眼發黑。
在諸葛亮面前,周瑜只能屈居墊腳石的角色,輸到一塌糊塗,案例比比皆是,諸如以下:周瑜聽諸葛亮說“銅雀春深鎖二喬”,方寸大亂後大罵曹操不要臉;周瑜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但人家搞了個草船借箭;周瑜以為苦肉計能騙過諸葛亮,卻是自作聰明;周瑜臥病在床,諸葛亮寫了個“只欠東風”;周瑜拼命攻南郡,卻被諸葛亮黃雀在後;周瑜搞了個美人計,卻丟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假道伐虢,卻被打到狼狽而回,心火急攻之下撒手人寰。
如果沒有拒絕“質子入魏”以及赤壁之戰的天功,周瑜甚至進不了前12。
第8.荀攸。
荀攸的主要表現如下:
1.建議攻擊呂布。徐州風雲期間,荀攸主張先拿下呂布,再處理袁術。“呂布驍勇,若更結連袁術,縱橫淮、泗,急難圖矣”。
2.誘敵文丑。延津之戰,荀攸與曹操心照不宣地使出了糧草誘敵之計,讓文丑的騎兵縱隊潰不成軍。
3.官渡之戰。荀攸提出了三條規劃性策略,分別為利在急戰、襲擊韓猛、聲東擊西,曹操全部採納,也全部成功。
4.接納袁譚。當袁潭前來投降時,程昱認為不允投降,但荀攸認為可以接納,必能拔除袁氏兄弟,事實證明是對的。
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後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定矣。此機會不可失也。”
5.獻詐降計,攻破了壺關的高幹(袁紹外甥)。
6.威逼孫權。得到荊州後,荀攸建議曹操“馳檄江東,請孫權會獵於江夏”,並許諾“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這算是一條毒計,讓江東群儒跪了,而孫權也一度彷徨無措。
7.與程昱意見相同,識破了龐統的連環計。
8.設計誘馬騰進京,然後伏擊而殺之。
9.渭河之戰,曹操一度無險可守,荀攸讓曹操“取渭河沙土築起土城”。
縱觀荀攸的表現,堪稱無往不利,基本全部被曹操採納,也全部取得了預想的成效。曹操對於荀攸給予了極高評價,“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其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荀攸都是曹操的謀主!
第7.沮授。
沮授的主要表現如下:
1.建議袁紹“迎奉天子以令諸侯”,這條戰略規劃要早於荀彧;
2.建議袁紹不要“諸子分封”,袁紹不聽,導致家族最終分崩離析!
3.極力勸阻袁紹南下討曹。
可悲的是,上述三條戰略性計策,均未被袁紹採納,如果袁紹聽從了第一條,那麼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其實,在田豐下獄後,沮授就已經預見了袁紹之敗以及自己的命運。
沮授見田豐下獄,乃會其宗族,盡散家財,與之訣曰:“吾隨軍而去,勝則威無不加,敗則一身不保矣!”
在官渡之戰前,荀彧就對河北謀士們進行過點評,“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但唯獨對於沮授,荀彧卻沒有指三道四。
官渡之戰爆發後,沮授又建議“速遣精兵巡哨,以護烏巢屯糧之所”,但是袁紹又不採納,還以“妄言惑眾”之罪將其監押。官渡慘敗後,袁紹倉皇逃命,而沮授坐等被擒。在曹操營中,沮授寧死不降,即便受到厚待也要逃回河北,最終被曹操斬殺。
其實,沮授之才,不在荀彧之下。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既有氣節,又懷忠義,在河北陣營中,堪稱第二號人物!如果沮授的謀略能夠得到充分實施,袁紹幾乎必成霸業,但袁紹畢竟不是曹操,他只善於自毀長城。
可以說,沮授屬於“得其時,而不得其人”。沮授死後,曹操嘆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也”!
第6.郭嘉。
郭嘉的主要表現如下:
1.十勝十敗計。說實話,這條大名鼎鼎的對比分析,並沒有實質性的謀略或計策,更像是一篇唱高調的拍馬文章。
2.荀彧、程昱都勸曹操殺劉備,但是郭嘉持反對看法,曹操聽從。
操曰:“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嘉曰:“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當劉備逃離後,郭嘉又說“丞相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一日縱敵,萬世之患。”看來,郭嘉對於劉備的價值挖掘以及知人之深,非他人可及。
3.水淹下邳城,生擒呂布。
4.勸曹操先攻劉備,再伐袁紹。
5.預言了孫策之死。這是一條神乎其神到具備玄幻色彩的預言,我不知道郭嘉是怎麼做到的!
6.袁紹死後,郭嘉力排眾議,建議曹操乘勝剿滅袁氏餘黨。
7.遺計定遼東,讓曹操平定了大北方。
操遂出郭嘉書以示之。書略曰:“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併,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併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8.赤壁慘敗後,曹操痛哭郭嘉。
郭嘉在當今網路上被吹捧到了宇宙戰神的地位,但客觀地講,他那條遺計,讓曹操丟下輜重而輕騎突進,是有很大風險的,與鄧艾的偷渡陰平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一旦遭遇不可預測的阻擊,將會處於進退兩難的絕境之地!
此外,曹操哭郭嘉,並不能無限拔高郭嘉的排名,譬如劉備慘敗後,諸葛亮還哭法正呢,難道法正就強過臥龍、鳳雛了?
補充一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都是當今網路盛行的無腦言論,一笑置之即可!
第5.賈詡。
終於到毒士賈詡了,他的主要表現如下:
1.反攻長安,三國最惡毒的計策,沒有之一;2.勸王方、李蒙不要出戰(二人不聽,被馬超宰了);3.鴻門宴誘殺樊稠;4.說跑羌兵,離散李傕的主力部隊;5.定下反曹之計,並親自灌醉典韋,毒計×2;6.賈文和料敵先知,計戰術的高光時刻;7.二次勸降張繡;8.勸阻曹操不要發動赤壁之戰;9.反間計,大破馬超、韓遂,毒計×3;10.反間計,收買楊松,擒獲龐德,毒計×4;11.在曹操立儲的問題上,賈詡不擺明立場,卻說在思考袁紹、劉表之事;12.龐德抬櫬決死戰,但賈詡認為他是“恃血氣之勇”;13.勸阻曹丕不要南征(曹丕不聽,慘敗;)。
縱觀賈詡之計,只要採納則全部成功,只要不聽則全部失敗!
賈詡數易其主,先後跟隨了董卓、李傕郭汜、段煨、張繡、曹操、曹丕,但每次都能得到信任和器重,他在董卓、李郭之亂後成功洗白,又在宛城之戰後受到曹操的親自接待,曹操還當面說出“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此後,賈詡又得到曹丕的親自請教,最終幫助曹丕奪嫡成功,最終又極力支援曹丕稱帝。曹丕登基後,賈詡最終位列三公,壽終正寢,堪稱人生大贏家!
在曹操五大謀士中,賈詡的人生是最成功的,但他全程都是在為自己謀出身,比如他三次勸降主公(曾勸李傕投降)。如果拋開戰略層面、統帥層面,只考慮利己主義的話,那麼荀彧則是最牛批的謀士!
然而,僅僅“反攻長安”一條毒計,就導致生靈塗炭、餓殍遍野,甚至漢獻帝都要跳河逃命,這是永遠洗不掉的汙點!當今網路,賈詡備受推崇,但筆者想說,做人不能太賈詡!
第4.荀彧。
荀彧是一位超級戰略家,他的主要表現為:
1.為曹操規劃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宏偉藍圖;
2.“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世紀大戰略,乃曹操發家之根本;
3.“二虎競食”和“驅虎吞狼”之計;
4.建議先剿滅呂布再圖河北;
5.“四勝四敗論”,堅定了曹操與袁紹決戰的信心。
6.在與袁紹僵持不下時,曹操急躁懼怯,荀彧一封信就讓曹操滿血;
7.建議曹操南征劉表,然後不動刀兵而得荊州。
8.為曹操舉薦了多位重要謀臣,如郭嘉、荀攸、程昱、劉曄等。
荀彧之功勞,僅僅看1、2、8條就可以了,這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但凡曹操出征,比如徵呂布、張繡,比如官渡、赤壁,都是荀彧在後方坐鎮,可以說,荀彧是曹操的大後方,可以讓曹操毫無後顧之憂,然後全力進擊。
沒有程昱、荀攸、賈詡,甚至沒有郭嘉,曹操都可以承受,但是沒有荀彧,曹操根本建立不了曹魏帝國。曹操也給予了荀彧最高評價,“吾之子房也,”這也是郭嘉等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但荀彧是一位悲情謀士。他忠於漢室,卻為曹操賣命,當曹操加九錫而稱魏王后,荀彧又提出反對意見,因此被猜忌冷落。不久後,曹操送來空食盒,荀彧服毒自盡。
第3.陸遜。
陸遜的主要表現如下:
1.扮豬吃虎,以卑辭讚美關羽,“以驕其心”。非陸遜之計,則呂蒙難以襲取荊州。
2.夷陵之戰,火燒連營,細節不再贅述。
3.南郡之戰,陸遜伏兵於內,讓諸葛瑾伏兵在外,內外夾攻,大破曹真。
4.石亭破曹休,細節不再贅述。
如果說奪取荊州屬於區域性規劃,那麼夷陵敗蜀、石亭破魏則是規模超大的國家級戰事!這兩場戰役中,陸遜表現出了超強的統帥能力,展現了極強的謀略規劃,提出了諸多可行性的計策,自始至終算無遺策,命中率達到百分之百!
如果說,東吳前期的開拓者是孫策、門面是周瑜,那麼東吳中期的定海神針就是陸遜,當然了,東吳後期的擎天柱則是陸遜之子陸抗。
如果論統帥,陸遜可與諸葛亮、司馬懿相提並論,如果論功勞,則陸遜明顯強於其他謀士,似乎不在荀彧之下。
第2.司馬懿。
作為整部三國演義的最終大贏家,司馬懿的主要表現如下:
1.勸阻曹操不要遷都;
2.提出毒計,讓曹操勾連孫權,促使孫權背刺關羽;
3.千里奔襲擒孟達,創造了閃電戰的記錄;
4.當獲悉馬謖守街亭時,司馬懿笑著說,“孔明用如此人物,焉能不敗?”
5.空城計,司馬懿真的沒看出來嗎?筆者有專門文章深入探討該命題,大家可以踴躍發言。
6.在與諸葛亮的對峙中,雖然屢次受挫,但也小有斬獲,總體來講敗多勝少。但司馬懿能忍啊,甚至“養敵為己”,而且司馬懿能陰啊,把張郃這個最後的五子良將逼死了,最關鍵的是,司馬懿能耗啊,最終把諸葛亮送走了。
7.平定遼東,堪稱滅國之略。
8.詐病賺曹爽。
9.高平陵政變,為子孫鋪路。
其實,寫到最後,肯定是司馬與諸葛的終極對決,因此,司馬懿的其他獻計獻策,就不再過多贅述了。
整體來講,司馬懿除了受制於諸葛亮,在其他任何對手面前,都是雷厲風行,在取勝後經常夷滅對方三族,實在是太狠了!
第1.諸葛亮。
作為演義中的“智絕”,諸葛亮被塑造成了“智多近妖”,我們簡單粗暴一點,象徵性地說幾點:
1.隆中對,給劉備點亮了人生明燈;
2.火燒博望坡、新野、藤甲兵等;
3.舌戰群儒、三氣周瑜、七擒孟獲;
4.生擒張任、李嚴,智激張飛、黃忠;
5.八陣圖退陸遜,安居平五路;
6.罵死王朗、氣死曹真、射死張郃;
7.智取三城、計取陳倉;
8.鬥陣辱仲達,死諸葛能走活司馬;
9.一些BUG,比如草船借箭、借東風、諸葛裝神、縮地之法;
10.發明創造,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
太多了,限於篇幅,估計讀者都不願意看了。
我們看一下諸葛亮的失誤之處:
1.關羽說出了“除死方休”,但諸葛亮還是將荊州帥印交割於他;
2.天水關,被姜維擺了一道;
3.街亭之失,諸葛亮負主要責任;此外,對於魏延,無力吐槽。
4.被郝昭嚴防死守,數萬人打不下三千人的駐守之城;
5.北元渭橋之戰,敗績;
6.上方谷,沒有考慮天氣因素;
7.送女裝羞辱司馬懿,逼迫對方決戰,但司馬懿直接玩起了女裝大佬。
據不完全統計,諸葛亮生平用計90餘次,而成功80餘次,次數最多、命中率位列前三。此外,在攻克城池、戰役勝率、以少勝多的記錄上,諸葛亮遙遙領先他人!如果論功績,諸葛亮幫助賣草鞋的劉備幹到了皇帝,這是任何人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至於論統帥能力和軍事能力,諸葛亮與司馬懿孰高孰低,可謂見仁見智,那將是長篇大論,本文不再展開。
最後談一點個人心得。
不以成敗論英雄。諸葛亮鞠躬盡瘁而死,司馬懿蠅營狗苟得天下,難道諸葛亮就不如司馬懿嗎?諸葛亮能夠流芳千古,武侯祠印證了他的功績,司馬懿卻遺臭萬年,最終子孫輩幾乎把華夏全部葬送了。
在這個物慾橫流、人心不古的時代,似乎人人都在鼓吹司馬懿,個個都在貶低諸葛亮,難道社會的價值取向都反過來了嗎?逆臣賊子要被標榜,而忠烈千古則被選擇性遺忘?
筆者家譜中有句祖訓,“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這是筆者的人生準則。我們讀書,就是為了學賈詡、學司馬懿嗎?
筆者自始至終都信奉一個理念,“為國為家,忠義是人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