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讀書,那麼我想你一定有那麼一本在你或喜或悲,或怒或嗔時能給你帶來內心平靜,帶來成長力量的一本書。《擁抱可能》這本書是朋友推薦後購買的,買來後一直未曾開啟,真正開啟閱讀卻是在很久以後,在一個我需要自我治癒的時候,是它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力量。藉此機會分享給那些需要內心成長,強大的人同時也分享給大家,也希望當你迷茫無助的時候它能像幫助我一樣對你有所幫助,能夠指引你走出迷茫並給予你無限的內心力量。這本書整體分成四部分,分別是:監獄,逃跑,自由,療愈。現就本書所感與大家一起分享,同時歡迎指閱。
首先第一部分,監獄,是講:1944年,16歲的伊迪絲.伊娃.埃格爾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有名氣的服裝定製師爸爸,一個努力控制她零食防止她長胖的媽媽,一個萬人迷般的長姐瑪格達,一個公認的小提琴天才的二姐克拉拉,而她也是一位被老師認可的很有芭蕾天賦的小舞蹈家,在大家的愛護下漸漸的成長,並開始有了初戀物件,在她即將迎來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青春期的日子裡,到處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希望,甚至她和初戀男孩都暗暗規劃好了以後的美好生活。但這一切都在納粹黨衛兵闖進他們的家,驅趕他們的同時被摧毀了,他們和幾乎所有的猶太人一起被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在被驅逐前,媽媽說,記住,沒有人能拿走你放在心裡的東西。爸爸說,拿一塊糖,握住它,放在你的口袋裡,總要有一些甜的東西。芭蕾舞老師說,在生命中,所有能讓你驚喜若狂的事情都來自於內心。讀到這三句話的時候,它們就像種在了她的心裡一樣,種在了我的心裡,我想所謂去繁從簡,返璞歸真大概就是這樣,沒有華麗詞藻修飾的語言反而更能道盡人生哲理,使人內心強大,無論什麼時候,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決定著他人生路程能走多遠。雖然當時的迪庫卡並不太理解這幾句話的深層次含義,但在父母與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她已經悄悄的擁有了強大的內心力量,這在後期她的經歷就有所體現。
在集中營中,她經歷了難以想象的苦難,包括為聲名狼藉的約瑟夫.門格勒在營房中跳《藍色多瑙河》,這本是她要拿冠軍的一支舞,本是她在河邊為最愛的人跳的一支舞,原本都是美好的畫面,而如今乃至以後的幾十年裡都成了折磨她的一個無法消除的恐怖記憶。我們難以想象當時的畫面,在集中營中,所有人排著隊,年老體弱者被帶到不遠處帶有煙囪的小房子裡焚燒,其中就包括她的母親,而男人們被帶去另一個地方;短短兩個月,他們中就有40萬人喪生,人的壽命幾乎是以秒來計算的地方,堪稱地獄也不為過;飢餓是他們的名字,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食物少的可憐更別提藥品供給,以至於即使成為倖存者,大多數人的身體都遭受過毀滅性的傷害,已經不能行走;她和姐姐為了對方各自犧牲了一次逃跑機會,是親情,是紮根在心底的愛。而即使在被飢餓,折磨,和死亡包圍的時候,她依然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找到了希望和信念,她有一種永不磨滅的力量,甚至不斷在腦海吟唱:如果今天我能活下來,明天我就可以自由了。她也時常想起那三句有力量的話,就在這樣的信念堅持下,在幾千個屍體中,奄奄一息的姐妹倆終於堅持到了美國人的到來。他們被解救了,自由了,身體上的,生活上的。
第一部分作者用“監獄”兩個字作為標題輕描淡寫的囊括了那人間煉獄般的經歷。從現今這個注重心理培養的社會來看,她所經歷的對於現今的我們來說那就是毀滅性的遭遇,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活著已是奢望,而現在的我們在來自家庭,工作,人際交往等等各種各樣除了絕症外的壓力下,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導致自殺的事件頻繁發生,與作者的經歷相比,與生死相比,我們又是多麼幸運啊。無論以哪一種方式活著,只要活著,我們就有了選擇權,只要活著,我們就是有希望的,活著,曾是幾十萬人的奢望啊,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生命,我們應該透過別人的生活,來警醒自己珍惜生命,努力活著,而不是,輕易地放棄生命。
逃跑的部分主要是講:獲救後,在火車頂部,她,姐姐以及家鄉1.5萬名被驅逐者中倖存下來的其他68名倖存者,他們手拉手,沉浸在對新生活的憧憬和渴望裡,當火車抵達韋爾斯時,幸運的是遇到了克拉拉,至此,三姐妹團聚了,這是多麼幸運啊,但此時的他們還未察覺那些經歷所帶來的遺留問題已經在心底最深處悄悄的發了芽。他們從地獄中活過來了,卻成了別人的夢魘。經歷了排擠、歧視和驅逐。在確認了戀人埃裡克的死亡資訊後,於1946年,迪庫卡和富豪貝拉結婚並育有一女,這一年,她19歲,他27歲,最終,一家三口踏上了去美國的路。
自由的部分主要是講:在美國,艱難的不只是生活。他們努力生活,她去學校接受繼續教育,學習英語。在積極努力向上外表平靜的生活下,其實都是為了掩蓋,隱藏那埋於心底深出的對過去的恐懼,實則她仍受自己的恐懼的折磨,噩夢般的記憶在平靜的外表下醞釀著恐慌。有一天,她滿腦子都想著不開心的事情,導致她,坐公交時忘記投硬幣,其他乘客都盯著她,皺著眉,搖著頭,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多數只是會疑問,為什麼?然後找問題,解決問題。而她開始冒汗,感到頭皮發麻,瞬間喚醒了她所有二戰的恐怖經歷,此時她內心充滿了恐懼,腦海裡充斥著鐵絲網,槍炮,火化了她母親的煙囪裡冒出的濃煙,監獄圍牆等等所有記憶襲來,讓她把現狀看為危險,死亡。這是她第一次面對精神創傷的自然反應,以至於當時她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認為自己的崩潰,意味著有嚴重的缺陷。在這一部分她一直在努力學習心理學,並在心理學界慢慢的有所建樹,幫助更多的心理疾病方面的病人,同時準備攻讀心理學研究生,哪怕畢業時已經50歲。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她也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心理疾病,並努力嘗試去治癒它。這一部分的前半部分對於讀者來說,可能多數會感到意料之中。但讀到她在經歷這些磨難後卻依然選擇攻讀心理學研究生時,不禁從心底油然升起了敬佩,她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啊,即使經歷那麼多磨難,卻依然選擇向上活著。是激勵安逸生活者的楷模。
療愈的部分主要是講:她將尊嚴、療愈和同理心傳遞給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在治癒病人的同時也在每一位病人身上治癒自己:她在厭食症少女身上修復了在集中營裡飢餓、黑暗、千瘡百孔的過去,在癌患者身上直視隱忍、矛盾、不善表達的當下,在患有暴躁症的上尉身上選擇了未來,將要留給後代怎樣的精神烙印。 至此本書已是接近尾聲。就像彩虹要經歷風雨才會更絢爛一樣,作者在經歷了重重磨難,最終事業家庭雙豐收,晚年生活更是兒孫滿堂,桃李天下。所以,我們要向作者學習,學習她內心的堅韌,學習她努力向上精神,學習她對生命的的崇高敬畏,學習她自我治癒的精神,方法,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這樣,我們才能自我強大,才能使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好。要知道治癒是發現,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發現幾乎不存在的答案,發現所發生的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去做。她還解釋了我們中的許多人生活在自己的心理牢籠中,並展示了一旦我們面對苦難,我們如何去選擇自由。我們要探尋自己的內心,審視心靈深處的拷問,敢於直面每一個選擇。
最後引用本書封面上那句話與大家共勉,向前一步,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