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咸寧日報
全媒體記者 杜培清、通訊員 劉治乾
掌上咸寧報道
撫平宣紙,拿起毛筆,在咸安區溫泉街道花壇社群夾皮溝一座老院的小窗前,92歲的石玉賢老人氣閒神定地用毛筆和畫墨逆鋒、側鋒、順鋒慢慢描畫用炭筆勾出荷葉的大致輪廓,然後用花青和淺墨分染,先淺後深,以深壓淺,一幅工整細緻、賞心悅目的荷花圖躍然紙上,簡陋的小屋為之生色。
“畫畫讓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煩惱。歲月靜好,這都是黨和國家給我們的福氣!”石玉賢一臉慈祥,雖然是92歲的年紀,但耳不聾眼不花,說話口齒清楚,思路清晰,記憶力還甚好。
石玉賢1930年出生在鄂城,上了七年私塾,學過《女兒經》《三字經》《論語》等古書。解放後,她從四年級開始上新學堂,於1958年考上了武漢助產學校。畢業後,石玉賢一直從事婦產科工作,1965年隨丈夫調往到咸寧,在原咸寧地區人民醫院(現市中心醫院)工作到1989年退休。
或許是因為兒時上私塾時古典文化的浸潤,石玉賢對繪畫獨有情獨。1994年,年屆64歲的她在咸寧地區老年大學跟一位來自上海的老師學了一年半的工筆畫;後來又拜多位老師門下學畫,她還自己買書琢磨著學畫,然後把自己的畫給市老年大學老師點評。
市老年大學花鳥畫老師葉權勝對風雨無阻堅持上課的石玉賢老人印象深刻:“石老以前學過工筆畫,她非常勤奮刻苦,做事也很認真,學習熱情高漲,有什麼問題從不藏著掖著,大膽提問,很好學,這一點值得年輕人學習。”
剛退休那些年,石玉賢的生活充實有意義。她每天早上和退休的同事學太極拳、太極劍、打門球,下午畫畫。在80多歲的時候,平時一起玩的同事陸續被兒女接到了沿海城市養老。沒有了玩伴,石玉賢出門少了,每天主要靠畫工筆畫來打發時間,專攻工筆花鳥畫。
工筆畫又被稱為“細筆畫”,崇尚寫實,繪製極度巧密精細,輪廓線條需反覆勾勒,色彩層層渲染,古人將反覆渲染、逐遍積墨的這一過程總結為“三礬九染”,即便是一幅小畫也要耗費好幾天時間。石玉賢最喜愛畫的是工筆荷花,因為荷花清雅、高潔,被譽為“花中君子”,畫出來別有一番意境。工筆畫十考驗眼力及耐心,畫畫讓她感覺不到時間流逝。
從退休到今年,石玉賢前後上了近30年老年大學,她專心致志,契而不捨,積累作品數百幅,先後多次參加全國、湖北省和咸寧市的老年書畫作品展並獲獎,在她的家裡的床頭立櫃上,獲獎證書、獎盃、獎牌有一大堆。她的畫作落筆灑脫,立意新奇,尤其是一池秋荷,冷翠遺香,別具情韻。
在石玉賢七十週歲時,兒女們還特意為她策辦了一次畫展,不少觀展人找到石玉賢,追著她要買畫作,都被她婉拒了。每次獲獎,認識石玉賢的同事見到她都說:“石醫生,你真不簡單呀,作品到哪裡都是金獎啊!”石玉賢趕緊擺手:“什麼金獎不金獎哦,我只是搞著好玩。”
現在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坐在家裡還有退休工資,社群工作人員經常上門看望,打新冠疫苗都是車接車送,石玉賢感到特別幸福,“這都是因為享到了共產黨的福,享到了國家的福。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拿得動筆,我就會一直畫下去。”石玉賢還經常叮囑兒孫們要在崗位上建功立業,保持健康身體,“把國家建設得越來越富強,你們以後的福氣上不封頂。”
責編:丁婉瑩
本文來自【咸寧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