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大型原創隴劇《大禹治水》作為“建黨百年·春綠隴原”隴劇惠民演出周的重磅劇目,將在黃河劇院正式首演,目前劇組已進入劇場緊張裝臺。這部由甘肅省隴劇院創排、講述黃河文化的原創大戲,起用優秀中青年演員邵炳德出演“大禹”一角,三朵隴劇“梅花”雷通霞、竇鳳霞、佟紅梅甘當綠葉,口傳身授力挺“大禹”,同時培養段紅娟、趙丹、權燕婷等青年演員飾演B角,這也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
竇鳳霞
培養新人不遺餘力
“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戲曲藝術,更多靠的是口傳身授,才能一代又一代傳承和延續下去。”在《大禹治水》中扮演積石山首領“山戎”的梅花獎得主雷通霞說,隴劇是甘肅的獨有劇種,“隴劇三部曲”《官鵝情歌》《苦樂村官》《西狹長歌》,曾經創造了甘肅隴劇藝術的“高光時刻”,但是近幾年鮮有作品問世,《大禹治水》是我省的重點文藝創作劇目,也是省隴劇院近兩年來挖掘黃河文化的具體實踐,這次我們3位梅花獎演員在劇中當綠葉,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傳統文化有傳承才能有發展,只有年輕人一代一代堅守下去,隴劇事業才能發揚光大。”劇中,山戎和大禹的對手戲在第六場,這也是全劇高潮和矛盾最為集中的部分。雷通霞說,在排練的過程中,從大禹的人物塑造、唱腔到對手戲的節奏把握,她都給大禹給予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議。
竇鳳霞、佟紅梅此次扮演大禹的妻子“塗嬌”和禹母,在她們看來,培養和鍛鍊更多青年演員,讓隴劇藝術薪火相傳,對梅花獎演員乃至每個隴劇人來說,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雷通霞
塑造角色 精益求精
大禹的妻子塗嬌、禹母以及積石山首領山戎,是隴劇《大禹治水》中三個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塗嬌的堅韌、母親的大義、山戎的大愛,讓“大禹治水”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也為大禹這個從遠古時代走來的人物,賦予了濃厚的“人性”色彩。
據考證,臨夏積石山是“大禹治水”的源頭,《尚書·禹貢》有記載,大禹“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海”。《大禹治水》正是以此為支點,將大禹請下神壇,講述了“大禹治水源頭”的故事。但是,將一個上古神話搬上舞臺,並非易事,尤其是劇中塗嬌、禹母和山戎,此前沒有任何可借鑑的資料。為此,三位梅花獎演員都做足了功課,認真揣摩角色,在人物的塑造上力求精益求精。
佟紅梅
竇鳳霞對塗嬌有著自己的理解,“塗嬌敢愛敢恨,在上古時期,她跋山涉水找到大禹,來為鄉民造福,我覺得塑造這個人物,要把她的熱情、堅韌和對大禹的愛演繹到位,這個人物的感覺很難把握,經過一次次的排練磨合,塗嬌離我越來越近了。”禹母對佟紅梅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禹母和我以前扮演的佘太君、蘇母等角色完全不同,她經歷了丈夫鯀治水9年死去的痛苦,經歷了兒子禹新婚4天去治水屢遭失敗的無奈,這些都讓這位善良大義的母親身心備受摧殘,禹母的表演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強勢,我會盡力去塑造好這個角色。”
相較於塗嬌和禹母,山戎是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每年洪水氾濫吞噬著山民的生命,失子之痛更讓她和大禹產生了強烈對立。山戎對於出身閨門旦行當的雷通霞來說,是一個跨度非常大的角色。“塑造人物不僅要形似,還要神似,山戎在行當上既是小生,又是老旦、正旦,這次我在表演、聲韻和道白上都有很大突破,希望能帶給觀眾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感覺。”雷通霞說。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平麗豔
圖·影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