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兒園的同學A,在同校不同班上小學,又在同校初中不同班上學。
開學時遇到同學A家長“路上車多人多,我們不放心孩子騎單車上學!還是自己每天接送。”
我對她講:“父母不放手,孩子沒有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不放心,你可以跟在孩子後面一段時間,等確認孩子可以獨當一面了,再完全放手。”
不過,A同學家長始終沒敢放手。每個人的性格、思維、格局決定了所行之事的抉擇。
父母將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幫孩子規避成長路上的風雨,也是抹殺了孩子面對各種歷練成長的機會,將來只能讓孩子深受其害。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是引導與教會孩子有獨立於世的能力,有自我保護、護己安全的能力。
在讓孩子獨自騎車上學時,我跟在後面陪同了半個月才真正放手。
在這過程中,我看到孩子們因為學校不開放後門需繞道一段擁擠的巷道去正門,這是不合理的現象,可以去改變。
我將這個問題反映給學校領導,請求校方領導開放學校後門,免去孩子們的那段奔波之苦。校方經過調研,釆納了我的建議。
第一次下雨,考慮到孩子從未自己一個人在雨中出行,我拿上雨衣去學校,並想借機給孩子示範如何在雨中安全騎行。
先生持反對意見,他說“不用送,讓他自己回來,我們小時候淋雨淋得多了,下雨了家裡沒人送傘去學校,就是自己淋雨回家。”
我不贊同讓孩子受不必要的苦,我拿上雨具去學校接人,至少第一次,我得教孩子如何在雨中行走。
為免孩子淋雨,我沒有像別的家長等在外面,在要到放學時間時,我主動問站在門邊指揮值勤的學校方人員“下雨了,孩子沒帶傘,出來會淋雨,我能不能進去學校,去教室外面接一下孩子?”
值勤的領導讓我進去了,我將孩子從學校教室帶出來,幫他穿上雨衣,我騎電動車在前面引路。
那晚,恰逢學校出來的那條路停電,我慶幸我去了,在那個停電的雨夜,我引導著兒子慢慢地騎單車回家。
讓孩子在車上備上雨衣,孩子不肯。到了真正下雨了,他也願意帶上雨衣。我建議孩子在頭上戴個頭盔,免受臉部雨淋視線受阻,孩子不同意。
昨天下雨,孩子自己在雨中騎車回來,他嫌雨衣防護帽沿有雨視線不好。他乾脆取下雨衣帽子,頭部淋雨。
當自己真正的被雨淋過了,嚐到了即使淋頭,淋雨的滋味不好受。因為不想再次被淋雨,第二天,他改變了策略,用雨衣將頭蓋起來了。因為沒有正確使用雨衣,衣服也被打溼了,知道難受,回家後立刻洗了個熱水澡。
如果正確使用雨衣、帽子與帽沿,是不會淋雨的,只是孩子沒耐性整理好雨衣,就受了本不需受得淋雨。
如果孩子不聽大人的教導,那麼父母要狠得下心讓孩子自己受受苦,那麼孩子能在經歷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免受苦。
這2天下雨,老師在家長群建議家長去接送孩子。當孩子也說下雨老師說讓家長接送時,我告訴孩子,總有自己要面對的一天,試著自己面對。
我依舊認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是引導孩子懂得如何面對問題,並懂得自我保護、自己能將自己照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