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編
從前,有一大戶金家,是當地望族也是武林世家,家風醇厚且重文人風采。
家族中的一位老先生,更是為人真誠豁達,仁慈善良,臻愛眾生,因他有善待萬物救死惜弱的美德,因此,在當地頗受人們的敬仰。
然,命運漸趨不佳,家境因此也很快衰落下來,家中的僕人見此光景,有的也就不聽使喚,一年一年的,有可惡者甚至凌駕於主人之上。
夏日的一個傍晚,老先生在院子裡乘涼,看到一隻被餓得瘦骨嶙峋的貓跌倒在院子旁邊,上前看,貓已奄奄一息,悲涼悽慘之狀讓人慘不忍睹。
老先生趕緊親自上前救護餵食。被救活的這隻貓,打這之後再就哪兒也不去了,天天跟在老先生身旁。
於是,老先生就讓家人做些魚蝦喂貓,頓頓如此。如果老先生自己有事外出,也叮囑好家人要妥善餵養。
日復一日,貓越來越健壯,而且善於捕鼠,老先生家的糧食也就不被糟蹋。
這年水災,秋天顆粒不收。老先生一家無處求借,只好把家裡的東西賣掉買一些糧食充飢。
能賣的東西都賣光了,再也沒錢買糧了,被餓得無可奈何的一家人,面面相覷地坐著含淚嘆息。
貓當然也沒可吃的了,餓得在人身邊嗷嗷地叫。
一個小女僕很生氣地對貓斥道:“你這個不知好歹的東西,現在主人都沒什麼吃的,哪還有什麼餵你,你不知道報答主人,反而在這兒嚎叫著攪鬧主人,讓人煩不煩呀!你還有沒有良心?”
貓聽了,很歉意也很溫順地向人示示好,然後一個健步穿越而去,眨眼就無影無蹤了。
在場的人都驚得目瞪口呆。老先生也被逗得破涕而笑。
沒過多大一會兒,飛奔而回的貓把叼著的一件物品乖巧地投進了老先生的懷裡。
原來貓叼來的是一件昂貴的女人首飾,這種首飾叫“抹額”。而這件“抹額”就更加昂貴得出奇:上邊鑲嵌著二十多顆如芡實般大的光彩熠熠的珍珠,這種上等珍珠叫東珠。這件首飾價值千金。
老貓把這個東西投到老先生懷裡那一剎那,驚得他瞠目結舌。沉吟半晌半喜半憂地說:“咱們這隻貓這麼通靈,讓人怎麼能不愛惜,又怎能不讓我高興。
可是,它把這麼貴重的東西叼來,就會連累俾僕,因為貴重的東西只能在富貴人家,東西丟了,俾僕不得被打死呀。
貓把這個東西給我叼來,如果讓我純淨的人格受到汙染還算不了什麼,可是人家僕人要是因此丟了性命,那我不是造了大孽嗎……這東西無論如何也不能昧下”
夫人和女兒都勸道:“丟在路上無主的東西,即便是那些有頭有臉的紳士,如果遭遇家境困難都會拾取,也就是所謂的飢不擇食嗎。
咱家眼下遇到了難關,這物雖然貴重,也是貓給叼來的,也許這是天神可憐咱們,咱們不如暫且留下換些柴米度日。
另外,咱們也可以慢慢暗訪失主,等訪到之後,日子好轉之後,再完璧歸趙,不但要向人家真誠地道歉,賠不是,也可以格外給人家一些補償。這樣還不可以嗎?一時三刻咱們也找不到丟這東西的人。”
老先生也感到無可奈何,也就暫且聽從了妻女的主張。
轉年,儘管竭力到處打聽,遍訪前街後村,左井右裡,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能問的人都問了,也沒找到丟東西的人。
有人說,這個東西很可能是富貴人家的殉葬品,但那人家後來衰敗了,也就顧不上固墳護塋,因此,也就導致棺槨年久腐朽崩壞,這東西也就丟在了荒野。
還有一些人說,另一種可能就是某個女人嫁給了不務正業的男人,因此,才把這麼貴重的東西藏到了牆壁或者什麼角落裡,為了給兒女留著日後過難關,可是還沒來得及交給兒女就抱病死了,日子多了,這東西也就暴露在街邊院外了,所以被貓叼了來。
這也足可以堅信,是上天對好善樂施之人的賞賜,這也是你老先生對貓的恩德感動了上天,那麼,也就是你應得的賞賜。
老先生聽了眾人的這些議論,想了想,覺得似乎是這麼個理。但他還是拿出一些錢辦了一些好事,姑且當做是自己把這個東西買下來的。
從這件事之後,金先生的家再度發跡,兒孫們一再金榜題名。後代子孫都繼承組訓,愛貓如寶,頓頓餵食魚蝦。
有文士記錄了這件事。金家後來養貓數十隻,主人出入常常有貓跟隨,並且有專人飼養,始終對貓不離不棄。
金家愛貓之舉,一直被天下傳為美談。後事的有識之士每當說起這件事都會感嘆:人生天地間,財富忽聚忽散,沒有定數,關鍵要看你的品行和作為如何,因為賞善罰惡是永恆的天道。
一個人能做到自食其力,不貪不佔,是最起碼的品行。如果在這個起點上還能做到善待眾生,為其排憂解難,那麼,曾經的惡行會得到天地赦免,而好的意願也總有一天會被天地成全。
信不信由你!
還有大學問家曾這樣評論:一個人如果看中自己的名望和作為,除了修行善舉,別無他術。
你看,你善待貓或者烏鴉都能得到回報,那麼,你在人與人之間推廣善行,怎麼可能沒有好的收穫呢?但你不能患得患失。
(根據吳熾昌的《義貓》改寫;
原文作者簡介:吳熾昌,1828年7月14日——1897年1月24日;漢族,字炳勳,號南皋;清朝人,出生於廣東四會縣相魁鋪(縣城東門);商人、慈善家;有《客窗閒話》和《續客窗閒話》兩本文集傳世。《義貓》原載《續客窗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