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 黃星俊
1955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突發心梗,美國人的心一下子被提到了嗓子眼,醫生們臨危受命,膽戰心驚的使用當時的老鼠藥——華法林,幸好總統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難關。這無疑是華法林最有力的宣傳,所有人都知道是這種“神藥”救了總統一命。從此,華法林的治療作用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時至今日,華法林依舊是臨床不可或缺的一個藥,那麼它究竟是一個什麼藥呢?
華法林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華法林是一種經典的抗凝藥,透過抑制維生素K及其2,3-環氧化物(維生素K環氧化物)的相互轉化,從而抑制維生素K的再迴圈,臨床應用十分廣泛。那麼什麼是抗凝藥,是一類能防止血栓形成的藥物,是臨床常用於預防和治療血栓性疾病的藥物,如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
如何服用?
華法林口服經胃腸道吸收,90min後血中藥物濃度達到峰值,半衰期36~42h。
那麼華法林用量究竟要用到多少?
華法林的初始劑量:一般為1~3 mg(國內主要劑型為2.5mg和3.0mg),一天服用一次,儘量在同一時間服用,如果忘記服藥,4小時內及時補上,如果超過4小時就等到第二天再服用。
用藥如何監測?
由於華法林的治療窗很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劑量、飲食、聯合用藥和合並症等,所以我們在服用的時候,需要監測INR(國際標準化值),根據目標INR來調整給藥劑量。對於國內大多數人群,華法林最佳的抗凝強度為INR 2.0~3.0,此時出血和血栓栓塞的風險均最低。
需要注意的是:INR的檢測頻率,我們國內的建議一般是初始給藥後隔日或2~3 天監測一次(門診患者可適當延長至數天或 7 天監測一次),穩定後 7 天監測一次,連續複查都達標的話可改為 1 個月監測一次。
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華法林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防止血栓形成,也可能導致機體異常出血。
而出血也是華法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出血可以表現為輕微出血和嚴重出血。
■ 輕微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齦出血、面板黏膜淤斑、月經過多等;
■ 嚴重出血可表現為肉眼血尿、消化道出血,最嚴重的可發生顱內出血。
如果是輕微出血,能自行止血,可不做處理,觀察3天,仍然有出血,需要到醫院來調整劑量;如果是嚴重出血,需要立即停藥,併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INR異常升高或出血情況採取措施,見下表:
INR異常升高或出血情況 |
需採取的措施 |
INR>3.0-4.5 (無出血併發症) |
① 降低華法林劑量或停服1次,監測INR ② 當INR恢復到目標值後調整劑量並重新開始治療 |
INR>4.5 (無出血併發症) |
① 停用華法林,肌注維生素K1,6-12 h後複查INR ② INR<3後重新以小劑量華法林開始治療 ③ 必要時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凝血酶原濃縮物或重組凝血因子 |
嚴重出血 (無論INR水平) |
① 停用華法林,肌注維生素K1,監測INR ② 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凝血酶原濃縮物或重組凝血因子 ③ 病情穩定後重新評估應用華法林治療的必要性 |
影響的食物與藥物
1、很多食物含有維生素K,會抵消華法林的作用,導致栓塞風險升高,如動物肝臟、人參、綠葉蔬菜等,應避免大量攝入這些食物;還有一些食物如葡萄柚汁、黨參等,能夠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導致出血風險的升高。
那這麼多食物與華法林有相互作用,還有什麼能吃呢?
這裡要記住,以上說的食物並不需要特意禁食,正確的方法是保持飲食結構的平衡,切忌暴飲暴食,使得體內維生素K含量波動過大。
2、華法林和許多藥物都有相互作用,如合併使用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增強華法林作用;紅黴素、氯黴素能夠抑制肝藥酶,增強華法林的作用。
所以,在服用華法林期間,如果有其他用藥需求,需跟醫生表明自己在服用華法林。
常見與華法林有相互作用的食物與藥物
作用 |
食物 |
藥物 |
增強 |
芒果、葡萄柚汁、大蒜、生薑、當歸、黨參、枸杞 |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氟康唑、甲硝唑、阿司匹林、普萘洛爾、辛伐他汀 |
降低 |
動物肝臟、人參、綠葉蔬菜(菠菜、西芹、生菜、豆角、西蘭花) |
硫唑嘌呤、巴比妥類、卡馬西平、利福平 |
安全用藥有講究
1、服用華法林期間,要遵守“三定”原則:定時服藥、定時監測、定量飲食;
2、華法林用藥個體差異比較大,服用期間應嚴密觀察病情,如果出現出血或其他任何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醫;
3、不能自行停藥或改變華法林的劑量,要在藥師或醫生指導下用藥;
4、若需做外科手術或有創檢查(如拔牙、胃鏡、纖支鏡等),一定要提前告知醫生自己在服用華法林;
5、可以適當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但要避免激烈的運動,以免受傷出血。
審稿專家: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臨床總藥師 李楚雲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