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2021年7月在福州舉行,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推出百集系列報道《棟棟娜娜說文物》。綿延千年的歷史傳承,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英傑輩出的八閩名人。讓世界瞭解福建,讓福建走向世界!閩韻國潮,一起傾聽!
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地上可能撿到國寶。1984年6月,南平後谷尤坑村村民蓋豬圈時,挖到一座單券墓,結果把墓給毀壞了,遺物都丟棄掉,後來被尤坑小學學生邱建平撿到,並報告給南平市文化館。當時發現了兩件元代的青釉褐斑雙耳瓷瓶,1件基本完整的定為一級文物;另1件很可惜的因為口沿和圓環缺失,被定為3級文物。
這件被定為一級文物的元龍泉窯青釉褐彩雙耳銜環瓷瓶,高26.5釐米,口徑6.4釐米,腹徑14.9釐米,底徑8.8釐米。長頸、橢圓形腹、圈足微外撇。頸部堆貼一對獣面形長方耳,耳上各掛一隻圓環。釉色青灰中泛綠,釉面有冰裂紋。整體造型仿青銅器,是龍泉窯元代時期的典型器。
著名的龍泉窯
龍泉窯,中國陶瓷史上著名的大窯場,位於今天浙江省西南部的龍泉市,境內山嶺連綿,林木蔥鬱,溪流縱橫,瓷石和礦藏資源極為豐富。龍泉窯創燒於三國兩晉,南朝開始形成青瓷為主的個性風格,到了宋元時期,成為整個中國青瓷史鼎盛期的象徵。
尤其是南宋初年,北方大批窯工紛紛隨皇室南渡,湧入浙江,這批人中有相當一部分落戶龍泉,把北方的制瓷技術融合到龍泉青瓷上,使龍泉窯產品技藝大進。
龍泉窯遺址
南宋重文輕武的風氣,導致文人士大夫的價值取向偏向簡約、雅緻。體現在瓷器上,尊古、崇古成為時尚,追求線條的優美、色澤的淡雅,釉色亮麗,瑩潤如玉。這一時期,是龍泉窯的巔峰時期。
消亡的技藝
到了元代,馬可·波羅和摩洛哥人阿卜杜拉在他們的遊記中都談到許多外國商船雲集於泉州、廣州等地,將瓷器轉運出口。龍泉青瓷為了適應當時外銷的需要,燒製了很多大型器物,有1米多高的牡丹大瓶,直徑50釐米以上的刻劃花大盤,氣魄宏偉。
不過元朝時戰亂不斷,大批勞動人民失業流亡,龍泉窯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明代,受到景德鎮的衝擊,龍泉窯逐漸消亡,但一直到清代早期才徹底熄滅,窯火延續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延續歷史最長的窯系。自宋到明的數百年間,龍泉窯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1976年從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撈出一萬七千多件元代瓷器,其中龍泉青瓷就達九千多件,可見外銷數量之大。
監製:趙林、阮怡
編輯:孫世慶
播音:阮娜
微信製作:蒙瑤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