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罕之外還有品 實物實證不虛妄
紹熙通寶,乃為南宋光宗趙惇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之鑄幣。紹熙年間鑄有元寶錢和通寶錢,材質銅、鐵,鐵錢鑄量較大。其中有一式,為通寶楷書,錢文旋讀,背穿上“四”字,是為紀年,意即紹熙四年鑄,青銅質地,折五形制大小。
該通寶背四錢,與元寶背四,成一對,譜載批曰極為珍稀。如在2004年華光普編著的《中國古錢大集》中,載入紹興通寶背四與紹熙元寶背四兩錢拓圖,定一級,批註“折五型試鑄幣,未正式行用,存世絕罕”。似有一錘定音其為南宋絕罕珍品之勢。
然而,我們知道泉譜皆為人所編撰,而人編撰則客觀上難免有所侷限,換言之,無人可做到對古代泉品的盡知通曉,故而所謂絕罕之言,並非符合事實。由於譜載其罕珍,自然其也成為了偽仿的重災區之一,可見不少偽品流世,也擾亂了人們對其的認知。然而,無論賊偽如何做假,畢竟真有真相,假有假貌,只要我們以真品為照,三相一材辨識,則偽作也逃不過法眼矣。
藉此,檢點愚帳中所藏,早年曾獵獲紹興通寶、元寶背四兩錢,此前已經展賞了元寶背四,通寶背四尚未披露展賞。是故,今日特將其帳中擇出,拍照亮相,遣之於此公展鑑賞一番,三相一材,實物實證,騾馬可識矣。
首識書相。清晰可識,本品面文“紹熙通寶”四字,旋讀,背穿上“四”字,皆楷書書體。可見其字書相中規中矩。整體書意,筆劃相對較粗,橫直豎立,與一些偽品有著較鮮明的不同。續可見其字筆劃較為清晰而有力(因是鑄品,加之鏽蝕程度不一,每枚之間難以盡同),字形大小適中,佈局協調。無需贅述,品文識書,本品書相凸顯自然而無做作之態,是為官爐出品,其門可開。
次觀鑄相。輾轉本品,可見其鑄制規整有加,直徑約為37.81毫米,重約22.13克,鑄體厚薄適中(此枚略趨厚實),折五形制大小。續可見其鑄相乃為中寬緣,穿口較狹,穿廓寬窄適中,鑄體方正圓矩,平整地章,穿輪乾乾淨淨。再觀字廓,輪廓清晰分明,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處,整體鑄相又與流世偽品明顯不同。藉此,無需再表,觀鑄識體,本品鑄相規整,徑重合規,是為官爐出品,顯而易見,其門再開,難有二話。
再察鏽相。展目本品,可見其鏽痂裹縛,綠鏽紅斑,坑相趨熟,出土已有多年。再見其錢體皮殼疊嶂,富有層次,鏽色純真,分佈深淺相間,十分自然。測其鏽痂皮殼堅硬不糟,可抗刃擊。整體鏽相觀之,可謂老而彌堅,天然老氣彰顯,偽所難為。續察其材質,錢體泛紅,可識其乃青銅質地,銅色純真凸顯陳舊,可謂無異無邪。毫無疑問,辯鏽識漿,本品鏽相一派自然天成昭然,其門洞開,當不在話下矣。
如是,一番鑑賞,幾度審視,此枚“紹熙通寶背四”銅錢,三相一材,可謂一眼開門見山,過關斬將,是為真實到代之品,收藏價值自不言而喻。如前所述,雖然此錢乃為試鑄品未行用,然而,既然開爐鑄之,則非十枚八枚之數,定有小量,故而,早前著譜者難見或者未見更多實物,言之絕罕,出現臆斷存世量,也難怪之。無非,當另有實物出現的時候,我們便不能不顧事實,僅以譜言為據,輕率而武斷地加以否定矣。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