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榮寶齋舉辦了當代名家書畫作品展,展出了很多當今名氣很大的書畫家作品。作為一家百年書畫老店,榮寶齋在業內的名聲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無論是名家作品的收藏,還是鑑賞都有一套,在業內的示範作用不可小覷。因此它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一些細節往往能反映出書畫市場的一些潛規則。
這次展覽有個細節,就是在這些名家的作品下面都標註了價格,榮寶齋作為一家經營書畫的老店,展覽的作品標明價格也是一種市場行為,無可厚非。真正引起人們注意的是,有兩位書法家的作品,價格差距巨大。一位是曾以行書出名,近些年致力於草書研究的張旭光;另一位是主要寫行書的龍開勝。
這兩人的作品價格差距離譜,張旭光的一幅作品標價16萬元,而龍開勝的一幅作品,僅僅標價4萬元。兩幅作品的尺寸基本一樣,張旭光的是68cmX137cm;龍開勝的是136cmX69cm;居然相差了十多萬,真是書法水平差這麼多嗎?不見得,恐怕是字外功夫在起作用吧。
看兩人的職務,張旭光,聯合國特聘書法教授、全國總工會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榮寶齋藝術總監、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書法專業首席採訪專家、清華大學張旭光書法藝術工作室導師、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中書協第四屆、五屆副秘書長、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副秘書長。榮獲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
又是聯合國又是北大、清華導師、教授,這些名頭都夠響亮。最不起眼的恐怕就是“榮寶齋藝術總監”這個名號了,不過,榮寶齋藝術總監的作品在榮寶齋展覽,標個高價也就不難理解了。成不成交在其次,最起碼會讓不懂的人覺得這個價格肯定是位大家,有這個廣告效果就足夠了。這樣以來,就苦了另外的書法家,人家明明水平也不差,標個低價,讓人覺得水平就差得太遠了,無意中成了來配襯的綠葉了。這明顯是江湖套路,文化人就是不一樣,潤物細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
再看作品價格僅有張旭光四分之一的龍開勝,單從名頭上看也是響噹噹的。龍開勝,中書協理事;中書協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書協副主席;中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導師;國家畫院研究員。除了沒有聯合國和北大清華的教授、導師這樣的頭銜,其他中書協的職務也差不多,另外龍開勝還有個更響亮的名頭,不僅歷史上上沒有,當下全中國也僅僅才七個,那就是響噹噹的“沈門七子”。其他六子分別是:王厚祥、劉京聞、周劍初、張志慶、李明、方建光。泰斗門下七子之一,自然不同凡響。
但是再怎麼不同凡響,讓榮寶齋展覽的作品標價給破了功,張旭光標價16萬,龍開勝的作品才4萬,“沈門七子”作品價格才是“聯合國特聘教授”的四分之一。從來不知道“聯合國”也是書畫界的金字招牌,只見過江湖書家的名片上常有“聯合國”的名頭,鬧了半天,這國家專業書法機構的名家也有這稱號,看來還真有聯合國特聘書法教授這一說。
其實從實際的書寫水平來看,龍開勝並不在張旭光之下,然而價格卻相去甚遠。拋開具體的人事不談,這是當代書壇的一大惡習,書法不看水平,看名頭。只要是這理事、那主席,這教授那研究員,作品就可以賣高價。在市場初級階段名頭或許管用,隨著收藏者欣賞水平的提高,會慢慢轉向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唐代書論家孫過庭早就說過:或籍甚不渝,人亡業顯;或憑附增價,身謝道衰。這種依靠名頭、身份為作品增價的鬧劇,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會煙消雲散。
·原創作品,私自轉載、拼接必究·
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觀點 / 弘揚傳統文化,為往聖繼絕學 / 如果說得在理,就請關注、讚賞、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