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拯斯民於水火
切扶大廈之將傾”
110年前爆發的辛亥革命
以其驚心動魄的時代偉力
打開了中國進步閘門
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成為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
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為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
中國郵政於10月10日發行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郵票
展現武昌起義時期
革命志士高舉大旗
武裝推翻封建統治的場景
該套郵票採用影寫版工藝印製
紫外燈下可看到城牆外紅色的火光
這套郵票的設計者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票面取材於馮遠與杜滋齡、房俊燾、鮑鳳林合作完成的國畫作品《武昌起義》。該作系“20世紀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專案,現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武昌起義
馮遠 杜滋齡 房俊燾 鮑鳳林
中國畫 306×451cm 2009年
中國美術館藏
在《武昌起義》這幅作品中,藝術家們用畫筆表現了起義的新軍開啟城門衝向軍械所奪取武器與清軍展開激烈戰鬥的歷史瞬間——
巨大的城廓隱在黑暗中,寓意腐敗的清王朝黑夜沉沉。新軍高舉火把逆光衝入城門,打響了反對清王朝政府的第一槍。背景映襯的是十二顆星的辛亥革命大旗,凸顯出一種正面的衝擊力。
武昌起義 區域性
地平線壓得比較低。起義的新軍士兵前赴後繼,組合造型中的人物有射擊狀、搏鬥狀。畫面前右側還有幾個剪影,是清守軍士兵和起義軍戰士在搏鬥。
武昌起義 區域性
作品在構圖上具有西式構圖的特點,側重寫實造型和人物造型,表現手法則儘可能採用中國畫的表現辦法,透過環境、氣氛來烘托事件發生在晚上的效果。
“為什麼是逆光?因為背景是個圓弧形的城門。城門以外是天空、夜空,想畫得較亮,畫出一片紅色的火把映照出來的效果;而在這個圓拱形的裡面是巨大的黑暗中的城牆暗影,體現某種沉重感和壓迫感,”馮遠說,“要突出火把的光亮,就必須要用深暗色調來反襯光亮。那種火種、火把,及其在夜晚中間劃過的光亮是很富有表現力、很有情感色彩的一個元素。”
武昌起義 區域性
一百餘年歲月山河
滄桑鉅變換了人間
這滄桑百年的歷史
為廣大藝術家提供了
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
也成就了一大批優秀紅色作品
這些作品為現當代中國美術史
增添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近百年以來,中國勞苦大眾、英烈先賢為國效力,前赴後繼,轟轟烈烈,上演了一場百年曆史的悲喜劇。這段跌宕起伏的歷史,很值得書寫描畫。”
作為多項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創作者,馮遠在採訪中感慨地說道。
“非常榮幸,我生活在和平發展的新中國。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使得多少代國人當年難以夢圓的理想,正一個個實現。文化作為國際間軟實力競爭的重要表徵,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當代中國藝術將為國人為世界為後人留下什麼樣的藝術財富已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這些財富既要體現一個建設中的當代中國的文化藝術形象及成果;體現國際背景中,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水準及價值;還要體現當代中國文藝家的思想道德智慧才華和原創能力在人類文明建設中所處的地位及其成就;更為重要的是要體現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文化積澱。它的功用雖在當代,但其作用無疑在於未來。”
文編|秦 嶺
美編 | 何亦平
圖文資料來源 |中國郵政、中國美術館、雅昌藝術網、人民網書畫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