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因為大海是藍色的,這個回答很浪漫,但卻毫無道理,事實上天空的藍色和海洋的藍色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兩種藍色都是源於另一個事物,那就是太陽。
可是太陽明明有七色光彩,為什麼天空卻獨獨呈現出藍色呢?其實說太陽有七色光彩也並不準確,太陽光所包含的色彩要遠比我們所看到的七種顏色更加廣泛,只不過其它顏色的光超過了我們的可見範圍。太陽在物理學上被視為一個“絕對黑體”,什麼是黑體呢?簡單一點來講,就是一種輻射能力很強,而反射能力很弱的物體,而太陽就是這樣一個物體,它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向外輻射強大的電磁波,但本身的反射能力卻很弱。太陽所輻射出的電磁波波長覆蓋範圍很廣,而其中波長較長的電磁波和波長較短的電磁波,所蘊含的能量都相對較低,而輻射能量相對較高的部分則呈現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可見光。
為什麼輻射能量較高的光恰好是人眼可見的光呢?這並不是什麼巧合,而是生物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對太陽光適應的結果。
既然人眼可見的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為什麼天空只選擇了藍色呢?原因就在於散射。我們知道,太陽之所以能夠照亮地球,是因為地球擁有大氣,如果沒有大氣,陽光再強,也不過是遠處的一個亮點,在月球上觀日就是這種感覺。那麼大氣為什麼能夠使陽光發生散射呢?這是因為在大氣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細小的微粒,這些微粒實在是太小了,小到還不足入射光波長的十分之一,於是一種光學現象出現了,這種現象就被稱之為“瑞利散射”。
根據瑞利散射,光的散射強度與入射光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也就是說波長越長,散射強度就越弱。
可見光根據波長從長到短排列,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而在這七種顏色之中,散射能力又強、輻射能量又大的光就是藍光,所以很自然地,在瑞利散射作用下,天空就呈現出了一片蔚藍。那麼是不是因為天空是藍的,所以大海才是藍色的呢?並不是。
大海是由水組成的,而水是無色透明的,所以大海的顏色就取決於水對於光線的吸收和反射。水對於波長較長的光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紅、橙、黃、綠四種顏色的光基本都被水分子所吸收掉了,而藍色部分的光則被反射了回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大海就呈現出了藍色,而且越深的地方,顏色也就越深,甚至可能會趨近於紫色。
那麼為什麼在靠近海岸線的地方,大海的顏色會趨近於綠色,甚至變為黃色呢?
大海的顏色除了受光學性質的影響之外,還受到海洋之中懸浮物的影響,由於海洋中存在著大量的懸浮植物,這些植物對於紅藍光的吸收能力相當強,但是卻會反射綠光,所以靠近海岸線的地方就會呈現出綠色,甚至是黃色。
說了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大海為什麼是藍色的,就不能不提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為什麼是紅色的?這三個問題可以說是孩子對於父母的經典三連問。其實說太陽是紅色的,也並不是很準確,因為只有早上和晚上的太陽呈現出明顯的紅色,而正午時分的太陽其實是亮白色的,所以要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先看一看正午時分的太陽和早晚的太陽到底有何不同。
正午時分的太陽與早晚的太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角度不同。
正午時分的太陽是高懸在頭頂的,陽光直射所穿透的大氣是相對較薄的,所以七種顏色的光都會到達地面進入我們的眼簾,七種顏色混在一起,就呈現出了亮白色,因此我們就認為正午的太陽是亮白色的。
而早上和晚上的太陽,它不再位於我們的頭頂,而是位於我們的斜前方,角度非常大,從如此大的角度入射,太陽光將會穿透很厚的大氣層,所以大量的太陽光會在大氣的散射作用下被消耗掉,而我們前面說過了,波長越短的光,它的散射能力就越強,所以短波長的綠光、藍光、靛光、紫光就被散射掉了,而波長最長的紅光由於散射能力很弱,所以就穿透大氣映入了我們的眼簾,於是我們所見的太陽就成為了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