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時代,當時的工作都比較繁重,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做點事情,比如給奶牛擠奶、種地、殺豬等等你想到了吧。這就是為什麼農民家庭總是子女眾多,因為這樣家裡就有很多勞動力。美國建國之初,90%的美國人都在農場上工作和生活。人們沒有工作。但他們確實在幹活。現在美國的農業時代幾乎已經走完了它的全部歷程,這點可以從美國今天只有2%的人口從事農業中得到證明。
接著,工業革命爆發了,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出現了。農民的子女跑到城市裡尋找工作和體驗城市的刺激。在他們看過燈紅酒綠的賭場之後,你怎麼能讓他們安心地在農場種地養牛呢?後來,一戰爆發了。
這些工人領著工廠發的工資,遠比他們在家當“免費”勞動力擠牛奶掙得多。但他們需要付出代價,那就是他們被當成機器一樣來對待。在工業時代,工廠工人的典型工作就是不斷地把螺母套在螺栓上,機械性的重複,一遍又一遍。即使是來自農村的啞巴也能做這份工作,不是嗎?不用動腦子,只重複這個動作就好了。於是從19世紀初一直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工作,擁有一份工作成為組織生產的方式,事實上,甚至成為了組成全部文化的方式,因為工業化國家開始將本國的生活建立在工作的基礎上,工作成為了中心。只需看一下工作是如何最終影響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從學校畢業,或者從部隊復員,然後找到一份工作。
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我們背井離鄉,來到新城市。我們經常叮囑孩子努力讀書,只有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我們加入工會,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薪資和改善工作條件。
由於工作在我們的意識裡變得越來越重要,於是我們越來越依賴找到的那份工作,而且希望一直穩定地工作。像就業培訓、工作經歷、求職、工作申請和獵頭公司這樣的片語也走進了我們的語言。我們甚至還新創了一個用來形容沒有工作的人的詞:失業。
在20世紀,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身份地位之間畫上了等號--我是個老師、我是個會計師、我是個木匠。工作經歷了完整的演變;21世紀,越來越多新興的網際網路職業興起,工作的含義在過去幾千年裡逐漸演變,從我們做的事情,到我們擁有的東西,最後到我們的身份地位!過去幾千年裡,工作意義的演變可以精確地概括如下:從我們做什麼,到我們有什麼,到我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