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谷歌地球APP(國內可能使用不了谷歌地圖,大家看到的影象肯定是模模糊糊),把地球轉至南太平洋海底區域,把地圖比例尺調到500米,在海底可以看到有很多皺巴巴的長條形痕跡,自己可以測量一下這些痕跡的寬度,
順著皺巴巴的線路也可以找到那裡的海底有挖掘過的痕跡,下面就對這些痕跡進行合理解釋。
直徑幾千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雖然能使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滅絕,但是也可以把地球內部的各種金屬液體以火山噴發的形式帶至地表,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七千公里的小行星從太平洋的位置撞進了地球,致使原來的地球地殼四分五裂在岩漿隨波逐流就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陸版塊格局,大陸架外側的區域是岩漿冷卻後形成的海底地殼,小行星帶入地球內部的水、煤等物質在地球內部的高溫環境中汽化使地球內部的金屬液體沸騰發生對流現象,氣體夾帶金屬液體噴出的地方就是火山口,這樣的火山口在液態的海洋地殼中也會產生,當時的智慧人類在海洋地殼還未完全冷卻的半固態海洋地殼上開著履帶挖掘機去尋找噴出金屬礦的火山口,所以海底留下的履帶車轍痕跡旁邊大部分有火山噴發出的小山包,當然也會看到海底採集金屬礦產留下的挖掘痕跡,為什麼史前人類要在還未完全冷卻的高溫岩漿上採礦呢?那時因為等到海底地殼冷卻以後,挖掘機也就挖不動火山噴出的金屬礦了。史前人類留下的履帶車轍寬度達到了幾公里,我們現在的人類能做出個航吊就沾沾自喜,史前文明在幾千萬年前就能在未完全冷卻的岩漿上採礦,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條件根本無法在距離陸地很遠的高溫地殼上採礦,我們現在的人類科技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是和高等文明相比我們的科技水平還處於幼兒園時期,所以我們的人類應該加倍努力!
下一篇文章談一談如何取證準確測量撞入太平洋的那顆直徑約七千公里小行星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