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在各個領域不斷突破新高,一個接一個的科技鎖被開啟,讓國外的科學家一直驚歎於我國的研發速度。對於那些老外來說,點亮一個科技樹是需要幾十甚至是上百年的時間,絕不會像我國科學家一般,就像打遊戲一樣,簡簡單單就過了個大關。
而在今年5月份,我國的研發速度再次讓老外驚掉了下巴,我們的科研人員透過厚積薄發,一天破一個科技鎖,連續兩天攻克了兩大科技難題,今天就讓我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們的大國速度吧。
“人造太陽”再次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據新華社5月28日報道,我國自主研發的“人造太陽”——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簡稱EAST)再次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據資料稱,該裝置已經達成了在1.2億攝氏度的高溫下持續執行100多秒的目標,在1.6億度的條件下等離子體也能執行長達20秒。
這是什麼概念?去年4月時,該裝置就已經達成了在1億度高溫下執行10秒的世界紀錄,而在一年後的今天,直接把這個資料翻了五倍不止,老外對此已經麻木了。據悉,EAST裝置是由我國科學院獨立運營打造,國際上著名的第四代核聚變實驗發生裝置,它是為人類打造出傳說中具備超強穩定性的“人造太陽”,可以在將來為我們提供出源源不斷的清潔型能源。
下面我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人造太陽”也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們所熟知的核聚變,是指將不同的原子核經過人為影響,結合到一起變成一個原子核。就比如說氫原子,將它的兩個同位素“氘”和“氚”結合形成一個氦原子。
眾所周知,在原子結合過程中,元素週期表上以鐵為分界線,之前的元素在經過聚變後,會放出遠大於聚變所需的能量,這就是核聚變的基本原理。雖然目前人類已經掌握了氫彈,也就是不可控核聚變技術,但依然無法實現長時間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要達到可控核聚變的基本要求,最重要的變數因素就是極高的溫度。想要讓原子核與電子自由移動,再相互碰撞,結合成更大的原子核,就至少需要上億度的恐怖高溫。因此,如何達成超高溫以及找到超耐熱的實驗材料,便成為了目前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最大的兩個障礙。
而科學家們想出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名鼎鼎的託卡馬克型磁場約束法了。這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磁場約束。人們利用強電流所產生的強磁場,把那些活躍態的等離子體約束到一個極小範圍內,從側面解決了該裝置需要直面的超高溫難題。目前國際上主流研發的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以及大多數可控核聚變裝置都是建立在這個原理之上。
而這次EAST實驗所創下的最新記錄,在科學界具有重大的意義。它進一步證實了核聚變能源技術的可行性,在理論上,為將來邁入民用奠定了物理和工程基礎。
天宮號空間站迎來首次補給!
而就在“人造太陽”重新整理了世界記錄之後,隔天也就是5月29日,中國航天界再次傳來了好訊息。當天我國自主研發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送上了太空,並在世人矚目下與天和號核心艙進行了對接工作。這次對接成功也就代表著我國距離打造大型空間站即將成為現實。
經過上千萬人在央視新聞直播間確認,該任務順利完成。天宮空間站在這死寂的太空中終於迎來了首位客人——“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之前發射過的天舟一號飛船在整體結構上基本相同。它全長10.6米,整體平均直徑3.35米,最大運載量足足有6噸,而在最大限度的裝載狀態下,全船重達13.5噸。
而用於搭載天舟二號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初始起飛時接近600噸,但到了近地軌道上,運載能力就只剩14噸了。當然,所有的火箭都是這樣。即便如此,我國的長征七號作為我國新一代的中型運載火箭,在效能上僅次於搭載了天和號空間站的長征五號B型運載火箭,在國際上仍舊屬於領先水平。這種型號的運載火箭,在未來將是我國今後從地面向空間站運輸補給物資的主力。
此次天舟二號的主要任務是向天宮空間站運輸足夠的補給物資,它主要包含了航天員在太空中必備的生活物資和科學實驗器材等諸多天空必需品。這也是我國首次為天宮號國際空間站進行了補給。
當然,這麼重大的一個技術突破當然不單單是為了給宇航員補給,雖然天舟二號的定位是貨運飛船,但它並不只是執行貨運任務,還有其他重要的使命。
首先它要利用自身貨運飛船的動力來維持空間站的軌道能夠正常在軌執行。其次,它作為第一個與天宮號對接的飛船,要為後續者探清路線,進行一系列的技術驗證,以確保後來的飛船也能順利對接。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加油”任務了,它還肩負著為核心艙進行燃料補加的使命。
而在9月17號,它還與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聯手展開了精彩的太空實驗。雖然天宮號國際空間站總體上還沒有完全建成,但對於之前沒有大型空間站建設經驗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突破,這一過程在未來還存在著諸多未知的困難與挑戰,但我們堅信,我國科學家必將會帶領著我們成功走向太空。
這就是中國速度,以前老外總說我們只是基建快,而這連續兩天突破兩項核心技術成功讓這些老外閉上了嘴,我們的科研速度也是世界一流。為我國優秀的科研人員點贊!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喜歡我的內容,請留下你寶貴的關注、點贊和評論吧!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