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劉遠康 周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防護服只能一次性使用?能不能有可以多次使用的防護服?日前,記者從東華大學獲悉,該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攻破國際公認高難度技術壁壘,製備出了有限次使用的醫用防護服。
據介紹,該團隊有教師30餘人,正高職稱10餘人,70%是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博士後8人,在讀碩士博士生近100人。團隊負責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20餘年來,團隊面向學科前沿、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專注於有機、無機雜化功能材料及高技術纖維材料研究,先後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為打破美國杜邦公司對高階防護服的壟斷,該團隊與廈門當盛新材合作,加急攻關防護用無紡布,僅用20天就完成“新冠病毒醫衛防護材料應急專項”佈局。他們透過瞬時釋壓紡絲成形裝置,開發出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溼安全防護材料,從而製備出一系列有限次使用的醫用防護服。專案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7件,建立相關標準4項,建成了國內首條生產線,突破國際公認高難度技術壁壘,實現了高階防護服生產和抗疫醫用。
在東華材料“國家隊”的課堂上,專業實習是這支團隊的教學最大亮點。這裡的學生既搞得了科研,又下得了車間。每年夏天,團隊老師都帶領學生前往江蘇、浙江、河南等地進行工程實踐。師生白天在近40℃高溫的工廠車間實習調研,晚上查閱資料,彙報交流,忙到晚上九十點鐘是常有的事情。一位同學在實習心得中反饋:“實習好似一次‘魔鬼訓練’,但卻體驗到課堂上無法看到的企業生產流程,掌握了大量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本科生一入學就有機會與學院重量級教授“零距離”接觸——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博導班主任”。“博導班主任”就是指除日常教學外,教授博導還擔任本科生的班主任。對教授博導而言,不僅要教書、科研,育人更是一生的責任。他們透過言傳身教為學生在學習、科研、人生等方面“釋疑解惑”並及時提供引導和幫助,做學生的知心人、引路人。在博導班主任帶領下,大一新生就有機會走進實驗室,70%的大二、大三學生都能參與課題研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