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4日,全世界正式進入2021年諾貝爾獎“開獎時間”。
在依次頒發完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三大自然科學類獎項,以及文學獎、和平獎之後,按照計劃,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將於北京時間10月11日宣佈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歷來,每年新任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很難預測。但回顧歷史,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捋一捋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思路——過去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都頒給了誰?
2016,關鍵詞:契約理論
2016年,奧利弗·哈特和本特·赫爾姆斯特羅姆因“對契約理論所作出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當年的預測中,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以及前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布蘭查德呼聲最高。因此,當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獲獎名單時,大家都戲稱“被遺忘”的經濟學家斬獲諾貝爾獎。
所謂“契約理論”,即為合約設計提供了一般方法。該理論第一個主要目標是解釋為什麼契約具有多種形式和設計方式,第二個主要目標是幫助我們設計更好的合約,以在社會中形成更好的制度。比如學校、醫院等是應該公有還是私有,在什麼程度上,管理者可以從獎金計劃或者優先認股權中獲得報酬等。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曾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表示,奧利弗·哈特的理論在上世紀90年代對中國產生了許多現實影響,比如推動國企改革,創新企業激勵機制等。“在2016年這個時間點將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兩位研究企業契約理論的經濟學家,是對其成就的追溯認可,並非為當下經濟問題尋求處方。”
2017,關鍵詞:行為經濟學
2017年,因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理查德·泰勒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查德·泰勒被稱“行為經濟學之父”,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先驅者。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行為經濟學家卡內曼曾將自己的獲獎歸功於泰勒,稱他是“首位將心理學引入經濟學,開創了行為經濟學”的學者。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泰勒曾是全球最有爭議的經濟學家之一,爭議的焦點源於他傾向於強調事實與權威傳統經濟學理論的不一致。其實,泰勒所提倡的經濟學研究方法歷史久遠,比如,馬歇爾和凱恩斯等經濟學家就經常從人們的日常行為角度對當時的經濟理論進行反思。
二戰後,經濟學家們強調數學結果和理想化假設下的研究結論,但其實許多經濟現象和事實並不是這樣。因此,泰勒從心理學角度呼籲經濟學家們從理想化假設中解脫出來,將始於亞當·斯密的傳統經濟學進行了延續。
泰勒研究了很多現實經濟世界中的反常現象,但他澄清,其研究目的不是顛覆傳統經濟理論,而是希望學者們對反常事物有一個認知並以此推動傳統經濟理論的不斷完善。泰勒對反常現象的思考也引發了人們對經濟理論的思考,即當現有經濟學理論不能很好地指導決策的時候,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的行為,不斷質疑、不斷思考,彌補現有經濟學理論的缺陷。
2018,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2018年,呼聲一直很高的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保羅·羅默終於和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姆·諾德豪斯分別因將“技術創新”和“將氣候變化”引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框架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為何要將近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威廉姆·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因為他們兩人的研究成果為當今徘徊不前的世界經濟指明瞭一個可以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方向。”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回答。
諸位國內經濟學家在得知獲獎結果後感嘆,雖然保羅·羅默的“內生增長理論”誕生於近30年前,但其理論模型完全可以指導中國當時正在推進的結構性改革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羅·羅默的模型表明,若要足夠的知識被生產出來併發揮正外部性,就需要對生產知識的動力進行保護和激勵。這也告訴我們,在進行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同時,完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體系同樣重要。”
2019,關鍵詞:脫貧
201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為獎勵“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將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阿碧吉·班納金、艾斯特·杜夫羅和邁克爾·克萊曼。其中,阿碧吉·班納金、艾斯特·杜夫羅為一對夫妻,而艾斯特·杜夫羅還成為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在2019年之前,諾貝爾經濟學獎被經濟學界稱之為“老人”獎,因為獲獎者的年紀都很大,平均獲獎年齡近70歲。“之前的獲獎者年紀都比較大是因為他們的研究結果需要時間去檢驗。”埃絲特·迪弗洛在獲獎連線時也表示。不過,2019年獲得諾獎的三位經濟學家透過實驗方法在短短二十年間就改變了發展經濟學,並使之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從20世紀以來人類發展經歷觀察,只有伴隨著全球化,才會有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的齊頭並進;但與此同時,全球化也的確往往與一個經濟體內部日益加深的貧富差距伴生,並由此導致了目前日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反過來危及到全球的發展。國內經濟學家表示,從2015年諾獎評委開始關注的不平等問題,到今天進一步關注的貧困問題,都表明評委近來一直在重視雖然“研究群體小眾”,但又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
2020,關鍵詞:拍賣理論
2020年,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森因“對拍賣理論的改進,以及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而分享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也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第二次將該獎項頒給“拍賣理論”。
1996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維克瑞就因拍賣理論首次獲得諾獎。威廉·維克瑞的理論關注的是“私人價值拍賣”(private value auction),即每位買方對商品的評價與其他人的看法沒有關係。用通俗點的話說,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式的拍賣。
企業支付的用電價格、5G頻譜使用權、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價格發現……現實生活中,拍賣無處不在,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中最普遍的資源配置方式之一,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拍賣如此重要,因此如何設計拍賣形式就很關鍵。”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辭中表示,羅伯特·威爾森和保羅·米爾格羅姆的研究幫助人們可以在複雜的場景中設計更好的拍賣機制,從而讓整個社會受益。
羅伯特·威爾森和保羅·米爾格羅姆對威廉·維克瑞的拍賣理論進行了發展,他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共同價值拍賣”(common value auction),即由於標的物的轉售價值(resale value),每位競標者的出價依賴其他競標者的價值。“這樣的拍賣形式更普遍,更接近現實,比如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等。因此,兩位經濟學家的創新性拍賣理論很快被應用到全世界很多領域。”經濟學研究者評論。
在中國,羅伯特·威爾森和保羅·米爾格羅姆的拍賣理論也被相關學者應用到研究中。經濟學研究者黃少卿曾介紹,他與合作者徐曉書等人利用拍賣理論研究中國轉型階段的政商關係,並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發現。“多虧這兩位獲獎者的研究發現,讓我們在對中國經濟的應用研究時有了理論工具。同時也讓我們看見自身的不足——與國際經濟學前沿學者相比,在理論研究方面存在差距。”
2021,關鍵詞:亞洲經濟學家能否獲獎?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又將花落誰家?
諸多國家經濟學研究者均認為,日本經濟學家清瀧信宏(Nobuhiro Kiyotaki)獲獎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清瀧信宏所提出的模型為宏觀經濟學研究提供了微觀經濟學基礎,在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清瀧信宏還曾與奧利弗·布蘭查德一同研究得出,私人和社會激勵之間存在偏差,部分是因為總需求的外部效應:一家企業降低自己產品的價格,就會提高真實貨幣餘額,刺激對所有企業產品的需求。
另有專業人士指出,若清瀧信宏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則其最有可能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教授約翰·穆爾一同分享這個獎項,因為兩人共同建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 “Kiyotaki-Moore”模型,該模型描述了“經濟所受到的微小衝擊如何會導致抵押物價值下滑,信貸環境受限,從而步入產出下行週期”。
欄目主編:徐蒙 文字編輯:張煜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張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