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礎與前沿研究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羅凌志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MXene-GaN van der Waals Metal-Semiconductor Junc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Multiple Quantum Well Photodetectors”的研究成果。羅凌志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巫江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為第一作者單位。《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是光學領域頂級國際學術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為17.38。
由於在感測、探測、資料傳輸和資料處理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光電探測器引起了學術界與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即將到來的5G物聯網(5G-IoT),將大規模連線底層感知層,並以其超低延遲、超可靠的通訊層傳輸海量感測資料。在這一全新的應用場景下,金屬-半導體-金屬(MSM)光電探測器以其響應速度快、製作工藝簡單以及與場效應電晶體(FET)技術可整合等特點而備受關注。然而,傳統的製造工藝會在金屬-半導體介面上引入化學無序和缺陷態,隨著器件尺寸的進一步縮小,金-半介面缺陷導致器件顯著的暗電流和噪聲。為此,人們提出了許多方法,如使用寬禁帶半導體來增加肖特基勢壘的高度,或降低金屬-半導體介面處,半導體側的態密度,以此降低暗電流密度,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不足。
MXene-GaN-MXene量子阱光電探測器概念圖及響應率空間對映圖(圖片來源及版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及論文作者)
針對上述問題,巫江教授領銜的光電感測與探測團隊使用MXene代替傳統金屬,研發了一種基於MXene-GaN-MXene結構的InGaN/GaN多量子阱(MQW)光電探測器。與傳統的MSM探測器相比,該基於MXene-GaN範德華結的多量子阱光電探測器能顯著提升器件響應率,降低暗電流與噪聲。其在藍綠光波段的優異效能,使其在水下無線光通訊與水下探測等領域,有著優異的應用前景。同時,得益於其良好的MXene-GaN介面,觀察到了生長InGaN/GaN多量子阱的圖形化襯底可產生局域化的光子提取增強效應。
巫江,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青年人才、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理事、先進光電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負責人,從事化合物半導體光電材料以及半導體鐳射器、紅外探測器等光電器件研究,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授權專利10餘項。
羅凌志,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面向感測和探測的新型電磁與光電器件。
論文連結: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_科研學術】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