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完成了一例特殊的手術,這是我國國產自主研發的血管介入機器人完成的首例由機器人輔助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過程中,由醫生在監控室操作端操縱手柄,血管介入機器人在手術室精確地對一名50歲男性患者實施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簡稱PCI手術)。手術中,醫生操作嫻熟輕鬆,導管導絲遞送流暢,患者各項監控指標穩定正常。
在這名男性患者的病例中,其血管前降支複雜,普通手搓導絲前進易進分支,而血管介入機器人透過精準的操縱導絲的前進和後退,同時對導絲旋轉角度更精確地進行操控,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與效率。在導絲到位後,醫生經血管內超聲(IVUS)導管發現,患者血管狹窄的程度較重,滿足置入支架的條件,否則將有日後病情加重風險,於是在機器人輔助下為患者置入了支架。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常用於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等。據悉,這個名叫ETcath的血管介入機器人由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唯邁醫療團隊研發,實現了高精度導管導絲仿生學推送、導絲觸覺感知、多型別導管控制、3秒鐘無菌盒快拆等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突破。
“相比傳統的手術,介入手術的術者(醫生)需要穿著厚重的鉛衣,而我今天在外面全程沒有穿鉛衣,這次手術最大程度避免了手術X射線的輻射傷害,整個手術過程中導絲操控、球囊傳遞、支架送入以及IVUS導管推送均由ETcath血管介入機器人完成。”安貞醫院周玉傑教授說。
過去,由於超量X光線對人體傷害較大,做介入手術的醫生需要身穿鉛衣進行防護,他們也被稱為“鉛衣衛士”。沉重的鉛衣往往重達20公斤,一場手術下來,醫生們全身早已汗流浹背。醫生在床旁進行手術,挽救患者健康的同時,也承受著射線對身體的傷害。而當血管介入機器人這個醫生“助手”上崗之後,不僅可以為醫生增強射線防護、減少射線輻射損傷,還能提升血管介入手術的精確性和微創性。
ETcath血管介入機器人此次成功進入臨床階段並完成首例機器人輔助PCI手術,意味著全國產、自主研發的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將很快在臨床應用,有利於緩解我國微創介入診療領域中優質介入醫療資源的緊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