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 蘇璐萍報道)10月9日12時,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外科,下地進行完康復訓練後,患有擴張型心肌病的賀年(化名)根據醫護人員教的方法,操作著放在一旁的“人工心臟”。9月24日,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和自治區人民醫院兩地專家通力協作下,賀年接受了西北地區首例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目前恢復良好。
36歲的賀年來自阿克蘇市,2018年,一次感冒後,他時不時會感到胸悶氣短、雙腿浮腫,嚴重時無法躺著睡覺,睡著時還會出現呼吸暫停。在當地醫院,賀年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和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家人帶著他輾轉大醫院尋求進一步治療。
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醫生的建議下,賀年等待心臟移植。心臟移植採用供體心臟的重要標準是受體和供體的體重差要小於20%。也就是說,一個110公斤左右的人,需要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體來提供心臟,否則就相當於把轎車的發動機裝在卡車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等不到適合的供體,病情又耽擱不起,阜外醫院聯合多學科專家會診,建議賀年採用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也就是在體外裝一個“人工心臟”,用一根電線管道,將“人工心臟”與賀年的心臟連線起來,應用機械或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替代心臟的“泵血”功能,維持其全身良好的血液迴圈狀態,幫助其恢復心臟功能,過渡到心臟移植階段。
在與北京專家的交談中,賀年父親得知,“人工心臟”在新疆也能做,但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就在他一籌莫展時,得知此事的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張總剛給他打了電話:“回家吧!回咱當地做!”
考慮到賀年家的情況,自治區人民醫院為賀年提供了該手術的專項資金補助,由京疆兩地專家聯手為其實施“人工心臟”手術。
9月24日,京疆兩地專家通力協作,為賀年實施了手術。經過10次電除顫,心臟停止跳動近3小時後,賀年的心臟再次恢復自主跳動,在“人工心臟”的輔助下,全身血流迴圈再次恢復了正常人體的需要量。
張總剛介紹,賀年的“人工心臟”叫“永仁心”,是中國製造、目前在國內唯一獲批上市的“人工心臟”,已在全國多家醫院開展了此項技術的臨床試驗,患者術後100%存活。
“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院心外科實現終末期心衰全程管理,提升了新疆終末期心衰診治的技術水平和相關專業綜合發展,讓更多終末期心衰患者,在無法等待心臟供體的情況下,能夠得到機械輔助治療。”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毅寧說,“我們有信心為新疆乃至周邊地區心臟病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