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574期。電影《長津湖》在近些年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當中,屬於投入較大、場面震撼且非常具有愛國教育意義的作品,值得觀眾們給出好評。這種大製作電影為了烘托劇情,主創人員採取了各種表現手法。電影和紀錄片的特點是有區別的,所以在《長津湖》電影當中,有不少與真實歷史不符之處,而比較明顯的錯誤有兩處。本文無意挑刺,因為作者本身也很喜歡這部作品。小來小去的細節不重要,不過電影中一些涉及到重要歷史場景的問題,還是指出來為好。相信讀者讀到本文末尾會有自己的判斷。
第一處錯誤,九兵團各基層部隊接到兵團司令部的指令,結束休假到集結地會合。而在七連連長伍千里等人與兄弟部隊鬥嘴嬉鬧之時,師長和上級領導抵達駐地,對戰士們進行鼓勵和訓話。兵團司令宋時輪將軍登上臺階,一番慷慨陳詞之後告訴戰士們:我國面臨美帝的嚴重威脅,第九兵團馬上將要出發北上,抗美援朝!尤其是“抗美援朝”四個字,宋司令員喊得震天響。臺階之下的基層戰士們更是群情激昂,大聲唱起了解放軍軍歌。戰士們的鬥志非常高,顯然司令員做戰前動員的目的是達到了。
這個劇情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歷史錯誤:第九兵團是原定的“攻臺軍”主力,三野的第一梯隊。該部在東南沿海地區駐防、等待作戰時機。1950年9月接到上級命令,兵團開赴山東整訓。備戰方向變了,他們很可能要開赴朝鮮戰場。但是在這個時候,除了師級以上幹部沒有人知道抗美援朝的新任務,因為這是重大機密,非常嚴肅。而1950年10月,在三個軍全部到達山東後,朱總司令親自前往山東曲阜,給九兵團的團級以上幹部開會動員,明確佈置了抗美援朝的作戰任務。
也就是說,直到第九兵團到達山東之前,北上援朝對於基層官兵甚至師長之下的幹部而言,還是一項絕密任務。從九兵團在影片中駐地的大牆上,也能看到“解放臺灣”的字樣,此時他們還在東南方向沒有動身。以宋司令員的水準和經驗,是絕對不可能違反紀律,公開對基層部隊宣稱九兵團即將要去抗美援朝的。就算臺下已經有人透過其他渠道知道了這件事,宋時輪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講出來,還如此慷慨激昂。對全兵團公佈作戰任務的時間點,至少要在九兵團抵達山東之後。此細節十分重要,生死存亡的大兵團作戰,軍事主官怎麼可能提前洩密,還是以公開的方式?影片中的這個錯誤,其實是不小的。
第二處錯誤,發生在影片後半段的美軍撤退過程中。敵人發現了志願軍第九兵團“冰雕連”戰士們的遺骸,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停下來,端端正正地向中國軍人敬了一個軍禮。根據正史記載,美軍在戰場上是不可能有這種舉動的。為了確保眼前的敵人沒有生命體徵,美軍甚至進行了補槍,當然也可以把這理解為狼狽撤退中的敵人惱羞成怒、侮辱對手的一種表現。總之美軍官兵沒有電影中展現出的這樣高尚,這個情節也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上述兩處錯誤比較特殊,作者認為是有必要指出的。其實這並非劇組的歷史功課不足,應當是主創人員烘托劇情的需要,為展現出志願軍的正面形象和不畏犧牲的精神,有意為之來增強藝術感染力。由於一些觀眾可能會把劇情直接當正史來看,所以本文才指出這兩點問題。這部電影當中的小錯誤其實還有一些,比如七連步兵能夠熟練操控美軍M26潘興重型坦克,並與敵人展開近距離炮戰且取勝;營長用巴祖卡火箭筒,一次攻擊就打掉美軍飛機等劇情,其實都比較離奇。不過這些經過藝術加工的細節瑕不掩瑜,《長津湖》仍然是近年來一部非常好的國產電影,值得讚賞。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