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陰日報-江陰網
徐霞客誕生在江陰馬鎮(今徐霞客鎮),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從22歲開始直到56歲去世,在幾十年的生命歷程裡,“朝碧海而暮蒼梧”,足跡遍及21個省市自治區,為我們留下了一部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黃道周是福建省漳浦縣(今漳州市東山縣)人,明代大儒、理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霞客壯遊一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要說其中最為契合的,便是這位德才兼備的黃道周了。從崇禎元年(1628)到崇禎六年(1633),兩人共有4次相見,或坐而論道,或結伴暢遊,不但給我們留下了幾十首(篇)優美的詩文,更給歷史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友誼佳話。
一、徐霞客是崇禎元年(1628)認識黃道周的。那年三月,霞客第3次遊歷福建,目的是拜訪福建的碩彥鴻儒,遊程的介紹人是自己的族叔徐日升,他在漳州府擔任推官(又稱司理)之職,與黃道周、何楷等一大幫福建籍名士相熟。霞客這位族叔是天啟五年(1625)的進士;早他三年,天啟二年(1622)春上,黃道周進士及第,此科的狀元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文震孟(文徵明曾孫)。我們知道,霞客特立獨行、絕意科舉,走的是一條與傳統士人迥異的人生道路,但他的這一選擇不是沒來由的平地驚雷,這中間浸透了霞客家族辛酸的血淚科考歷史。
徐家是“南州高士之後”,亦儒亦宦、詩禮傳家。這樣鐘鳴鼎食的簪纓世家,後世子孫不可能不走科舉之路。但說來也怪,霞客這一支徐家子孫彷彿著了科舉的魔咒,一代代殫精竭慮、奮戰不息,換來的只是科舉征途上的坎坷蹬蹭、“科”而不“舉”。七世祖元獻公中過舉人,卻因勞累過度,29歲齎志以歿,臨死沒能掙上進士功名。到了高祖徐經,更因科舉案的牽連,被革去舉人學籍,英年早逝。曾祖徐洽、祖父衍芳接過科舉的接力棒,砥礪奮進,卻仍是無力迴天;直到霞客父親豫庵公才閒雲野鶴,淡了科舉的念想。到了霞客,索性徹底告別讀書仕進的主流道路,浩然自處、別開天地。
剛才說到了,霞客到福建拜會道周,得益於族叔日升的穿針引線;其實除了族叔,霞客還從好友文震孟、陳繼儒、陳仁錫等人口中瞭解了道周的道德文章,心裡越發仰慕。霞客抵達漳浦時,恰逢道周母親去世不久,道周正在丁憂守孝,兩人是在漳浦北山的墓廬裡見的面。許是徐日升、文震孟等親友的緣故,兩人相互仰慕,見面沒怎麼覺得陌生,反而像熟識已久的老朋友一樣,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二、崇禎二年(1629)冬,黃道周官復原職,第二年二月,道周再度進京。船過京杭大運河邊上的常州時,道周想起自己的同年鄭鄤,便離舟上岸。鄭鄤與道周是同科進士,為官耿介,因開罪魏忠賢,被削籍鄉居。常州盤桓數天後,道周繼續啟程。道周前腳剛剛離開常州,霞客後腳就趕到了鄭鄤家。得知道周剛從運河坐船北上,霞客二話不說,僱了艘小船,與鄭鄤一起,張帆鼓棹,星夜兼程,終於在鎮江丹陽追上了道周。
兩年前的漳浦初會,因值母喪,“有筆墨之戒”,道周沒能與霞客詩酒酬唱,很覺美中不足。這次相會,道周特為霞客作了一首七言古詩,“得陳宿諾”。
道周是明代大儒,學識淵博,著作宏富,留給我們數百萬字的著作,涉及到天文地理、經史百家等21個門類;尤其對於《易經》的研究,道周稱得上是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25歲就寫出了《易本象》,56歲時又在獄中寫出20萬字的《易象正》——此書是易學象數派的巔峰之作,被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道周是學者,也是詩人,他一生作詩2300多首,而在這2300多首詩歌中,有45首就是寫給霞客的,他是和霞客唱和最多的一位名流。
長達490言的七言古詩拿到了霞客手上,霞客先就被他獨出機杼的書法藝術吸引住了——整幅作品樸拙奇屈,望去雄健奔放、氣勢磅礴。道周在詩中追述了霞客孤筇雙屨遊天下的奇特經歷;也透露了自己對時局的深深憂慮;詩的末尾,道周健管縱橫、筆落風雨,“男兒不仙必良將,驅龍凌波破盪漾,挽河洗甲天下清,安能對鏡坐相向?”入世報國之情,躍然紙上。這之後,霞客請文震孟、鄭鄤、陳仁錫、項煜4位好友為詩作題寫了跋文,復請良工將詩作和跋文勒上碑石,陳列進了老家的晴山堂內。
三、就在霞客重遊雁蕩、再探大小龍湫的時候,道周的仕宦生涯又起波瀾,那年是崇禎五年(1632)的春天,距道周北上覆職不過短短兩年光景。
崇禎三年(1630)秋,袁崇煥遭凌遲。到了冬天,道周排闥叩閽,為受牽連的閣臣錢龍錫鳴冤,並在奏疏中直指皇上過失,崇禎大怒,斥道周“曲庇罪輔”,將道周削職為民。
崇禎五年(1632)二月初九,道周生日,這天,他帶著夫人和剛滿月的兒子,騎驢南歸。歸途中,道周先曲阜,再徽州,又到南京觀察了一個月天象;同年十月到常州見了霞客和鄭鄤,旋即三人結伴泛舟,暢遊蘇州太湖。遊覽中,三人即席分韻,詩文唱和。霞客先成一組五言律詩,共5首,題目是《賦得孤雲獨往還》。在詩中,霞客以雲自況,一吐襟懷。最後兩首,霞客結合時局及道周的遭遇,出儒入道、變情為理,寬慰了道週一顆遭受磨難的心。
道周的酬唱詩一共寫了兩組,原韻之詩已佚,只留下了一組依霞客詩韻而作的和詩。道周覺得霞客的這組五律“詞意高妙,備極諸長”,寫得實在是好,故此依韻而作,寫下了一組和詩;和完,道周意猶未盡,又筆走龍蛇,將霞客及自己的詩作全部手寫了一遍。道周的書法遒拙中透著清秀,出神入化,令人讚歎。順便說一下,霞客的這組五律原未收進他的遊記,多虧了道周的手書筆錄,我們才看到了《賦得孤雲獨往還》的廬山真面目。
上文說了,道周是個易學大師,年輕時候就開始研究《易經》。實際上,對於自己命運的走勢,道周確是有所預測的,他感覺過了崇禎十年(1637)之後,自己的人生會走背運。果不其然,崇禎十一年(1638)開始,道周禍不單行,直到被緹騎跨境逮捕,投進大牢。
崇禎十二年(1639)的二月,霞客到了麗江,土司木增諮以天下人物。霞客說,石齋(道周字)“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宇第一,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是本朝唯一的至人;說罷,取出隨身攜帶的《石齋詩帖》,詩帖裡除了《贈徐霞客》《和徐振之孤雲獨往還原韻五首》等詩作外,還有崇禎六年(1633)與霞客同遊漳州雲洞巖、大峰山時的30首贈詩。
崇禎十三年(1640)六月,霞客在雲南麗江木知府的幫助下回到老家。兩個月後,霞客聽說道周被崇禎帝打了八十大板後關進了詔獄,就派大兒子帶了過冬的寒衣和自己西行的4冊遊覽日記,前去北京探望道周。三個月後,兒子回家向父親彙報了道周在獄中的情形,並把道周在獄中所寫的信和詩交給了父親。霞客非常悲憤,“據床浩嘆,不食而卒”,走完了生命中最後的旅程。
四、崇禎十五年(1642)正月,道周出獄,發配酉陽;走到江西九江,聖旨又下,“特准赦罪還職,改過自新”,道周謝過皇恩浩蕩,折而東下。十月,船過南京時,道周得知霞客故去的訊息,心裡無比悲傷,給霞客長子寫了封信,信中說,“縉紳傾蓋白頭者多矣,要於皎然物表,死生不易,割肝相示者,獨有尊公。”信寫好了,道周心裡的傷痛依然無法排遣,又寫了首七律,寄託對霞客的哀思,詩的下半首這樣寫道:“知我未凋猶強飯,聞君臨萎送推篷。十洲五嶽齊揮淚,屐齒無因共數峰。”
隆武元年(1645)十二月,道周抗清失敗被俘,第二年,不屈就義,死時62歲。
-- 參 考 書 目 --
《徐霞客遊記》
徐弘祖著,褚紹唐、吳應壽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黃道周年譜》
洪思等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明史》
張廷玉等著
中華書局1974年版
《晚明史(1573—1644)》
樊樹志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主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明季南略》《明季北略》
計六奇著
中華書局1984年版
《方望溪全集》
方苞著
中國書店,1991年版
本文來自【江陰日報-江陰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