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金.元好問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詞的頭一句十分流傳,可是很多人在宋詞找不到它的出處。那是因為元好問為金人,所以在《全宋詞》裡沒有收錄。元好問此人在各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是金國最有名的作家和歷史學家,在當時的金國被稱為一代文宗,文學成就也很高。他是金末元初的文宗大師。迄今流傳下來的詩詞多達1600多首。
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 。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後,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 。金朝滅亡後,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元憲宗七年(1257年),元好問逝世,年六十八。
這首詞是他當年去應試的時候,路過幷州,遇到一位獵人,射殺了雙飛大雁中的母雁。公雁在天空盤旋,悲鳴。確信伴侶已死,一頭撞死在母雁身旁。作者十分感慨,就從獵人手中買下這一對雁,壘起了石堆埋葬雙雁,墓曰“雁丘”,並填了這首詞。
《摸魚兒》又名《邁陂塘》或叫《山鬼謠》。雙調一百六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後段十一句七仄韻。
把整首詞白話過來就是:
“問世間,情為物,直教生死相許”世間萬物,情至極處,“生死相許”。這該是何等的情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多少年雙棲雙飛,歷經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為命,共度寒暑。如此情真意切,從來沒有什麼力量能把它們分開。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生活在一起,有團聚的歡樂,也有別離的痛苦。無論是團聚還是離別,都會使感情進步,象是人間的痴男怨女,兒女情長。在這裡有很多版本的不同,比如說有版本把“離別苦”寫成“別離苦”,從格律上來說,我也比較傾向於“別離苦”。還有“就中更有痴兒女”這一句也有爭議。有的寫為“是中更有痴兒女”。如果這裡“就”理解為就象,有點說不通。如果說是“是”,那麼通假“世”,我理解更為確切。但時過境遷,這麼久遠的事也沒有原手底稿,到底是“就”還是“是”,成了一樁無頭懸案,一直沒有定論。恐怕只有元好問本人才能說清楚了。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而如今,伴侶已逝,天高地闊自己卻從此形隻影單,縱使千山暮雪,隻身孤影能向誰歸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詞的下闕,作者首先描寫周圍景色。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是漢武帝曾經來過的橫汾路,當時車水馬龍,簫喧鼓鬧;而如今,荒煙平林,一派蕭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悽烈。這裡也有人把“荒煙”寫為“荒山”的,和前面的“就”和“是”一樣,兩個字的意境差不多,無從考證。但都是宣染一種悲涼的氣氛。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縱使用悲切的楚辭去招魂,大雁也不能復生。彷彿聽到山鬼在風雨中哭泣的哀嚎。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這樣的深情,連老天都妒忌。不像鶯鶯燕燕那樣死後只有一抷塵土,不為人知。也有人把這裡的“鶯兒燕子”寫為“鶯兒燕兒”。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為了留下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作者從獵人手上買下這一對大雁,葬在橫汾路,為墓取名雁丘。好讓後世的人們來這裡為它們狂歌痛飲,千古傳頌。
整首詞一氣呵成,寫得蕩氣迴腸,唯一不足的是,詞的格律把握有些爭議。惹得後世為了工整修改的地方很多。到最後原版是什麼都不能確定,很是遺憾。
此詞名為詠物,實為抒情,詞人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用設問開端,描寫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並展開想象,描寫了大雁生前的各種場景及死後的情形。將之兩相對比,強烈地烘托出悲劇的氣氛,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悽婉纏綿的愛情悲歌。雁已如此,人當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