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不知道孔子到了40歲的時候是怎麼做到不惑的,我反正現在一有疑惑,就去用搜索引擎,如再想深入研究,就上電商平臺買本專著,一般就能把問題搞定。但是一到了40歲,記性不得不承認大不如從前,所以有些事還是需要記下來。
小時候,老是會把外國的一些名人記錯,就像電視上看外國人一樣,感覺長的都差不多,難免張冠李戴。為了了卻小時候的一些疑惑,我最近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方法:索性把這些容易搞錯的名家們都拉出來,排排隊,論論出身,有了區別,又有了關聯,就容易記憶了。我知道國外有一種比較文學,我也不知道我這方法有沒有入這一學問的門,就自己瞎琢磨了。
泰戈爾、伏爾泰和托爾斯泰這三位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弄明白誰是誰,就從他們仨開始,串連著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1、 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等。
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老泰還有一個履歷比較重要,就是來訪過中國,一眾中國文化界名人眾星捧月。
泰戈爾的詩空靈、貼近自然,受過佛祖感召下的子民氣場果然不一般。
2、 伏爾泰
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筆名伏爾泰(法文:Voltaire),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斗,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
伏爾泰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是家裡五個孩子當中最年幼的孩子。父親弗朗索瓦‧阿魯埃是一位法律公證人,後任審計院司務。母親瑪莉‧瑪格麗特‧杜馬來自普瓦圖省的一個貴族家庭。伏爾泰先後在巴黎耶穌會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我不知道我是怎麼把伏爾泰混淆在三泰之中的,大概是因為《老實人》這本書在上學時考過作者是誰吧。
3、托爾斯泰
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
老託還有一個同齡人,就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代表作有《玩偶之家》。
上文說歐洲的良心是伏爾泰,那俄國的良心是托爾斯泰嗎?不是。我只知道俄羅斯的良心是索爾仁尼琴。
昨天比較分析了一眾俄國文學大家,19世界群星璀璨。突然想起曾和一同學討論過,俄國苦寒之地,怎麼能湧現出如此多的優秀人物,現在我覺的有一點可能,就是受了他們的西方的各種影響和相互間的交融。
最後,還是來排個隊吧,論一下長幼,排一下輩份:
伏爾泰 法國 中產 1694 清聖祖康熙三十三年
托爾斯泰 俄國 貴族 1828清道光八年
泰戈爾 印度 貴族 1861 大清於該年發生辛酉政變,咸豐遺位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