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感懷
枕石漱流
烏衣門巷夕陽秋,朋侶相攜遂此遊。
魏晉風流千載仰,六朝遺蹟萬人謳。
江山更迭思無限,王謝興衰話不休。
昔日衣冠今若在,不知能否入名流。
烏衣巷位於六朝古都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是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首聯寫作者於秋日的傍晚與朋侶共遊烏衣巷,夕陽的時序和秋的節令特點為此詩定下了滄桑悲涼的主基調。頷聯追念烏衣巷往日的輝煌。烏衣巷在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在晉代是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烏衣巷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與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後世之人再遊烏衣巷,睹景思懷,無不為其曾經的風流光鮮而景仰、謳歌。頸聯作者大發感慨。歷經千年的滄桑,江山數經更迭,如今的烏衣巷已不復昔日的繁華,王謝之家也沒有了往日的風光,江山代謝、豪門興衰,留給人們的是對歷史潮流的不盡思索,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不休談資。尾聯一個設問,吊起讀者胃口。昔日那些衣冠楚楚的達官貴人如放在當今,是否還能入得了名流嗎?這一問,引人無限遐思,句盡而意綿。此首七律構思精巧,佈局合理,氣脈順暢,運筆嫻熟,出得了古,入得了今,堪稱古蹟踏遊感懷之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