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說過或者聽過這幾句話?
父母都是為了你好。
我們難道還能害你嗎?
現在恨我沒關係,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從小到大,這幾句話出現的頻率都很高。自己小時候經常聽到父母說,當自己成為父母后,腦海中也會下意識地冒出來。
接下來故事裡的媽媽也常說這幾句話,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卻也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小偉是一個初中生。因為父母離婚了,他跟著媽媽一起生活。
在一個普通的星期三,小偉睡過了頭,錯過了校車,只能坐公交去學校。課間休息的時候,他跟朋友們興致勃勃地規劃畢業旅行。
但是小偉覺得有些不對勁,隱隱約約覺得,這個星期三好像經歷過一樣。
第二天,第三天,每一天小偉都重複著“星期三”,他好像中了時間魔咒,只有一個人在這天裡打轉。
他開始有些慌了……
原來小偉為了能夠跟朋友一起去畢業旅行,偽造了成績單。媽媽發現後,兩人大吵一架,小偉死不悔改,母子兩個人陷入冷戰。
媽媽獨自出門去抽菸的時候,恰好發現了一個廣告,內容很吸引人,家長可以跟孩子成為朋友,母慈子孝不再是夢。
媽媽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個“產品”——遙控器。它可以讓兒子的時光倒流,完全控制兒子的生活。
在小偉確認星期三的異常後,媽媽語重心長地說:“我已經給了你3次機會,如果再不改正,你的人生將會停留在同一天。”
除非小偉帶真實的成績單回家,否則永遠重複這一天,永遠沒有明天。
“努力讀書考好大學,不讓媽失望”
這是小偉最常說的一句話。但這並不是他的心中所想,而是被逼無奈。
媽媽手握神奇的遙控器,有恃無恐,開始變本加厲。最開始只是想糾正小偉的成績單錯誤,但媽媽越來越不滿足,想要小偉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孩子。
從吃到穿,媽媽都要插手,小偉得吃不喜歡吃的菜,穿媽媽覺得合適的衣服,畢業旅行更是想都不要想,哪怕老師來家裡求情,媽媽也堅決不同意。
只有一句話:“媽媽是為你好”。
小偉成績不好,媽媽就讓他重複去上10次、15次,甚至20次補習班。如果小偉一次學不會,那就重複學,直到聽懂,成績升上去為止。
矛盾爆發在小偉偷偷談戀愛的時候。
小偉在圖書館遇上了小嵐,活潑自由、父母開明的小嵐給小偉死水般的生活蕩起了漣漪,兩人一起學習,相約共同去紐約。
戀情很快被媽媽發現了,當然是不允許,要求小偉發誓跟小嵐斷絕關係,永不見面。
小偉試著反抗,跪下來求媽媽,承諾“我一定會考上好大學,不讓你失望”,但並沒有用。
還是隻有一句話“你現在恨我沒關係,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媽媽是用遙控器讓時間回到小偉和女朋友小嵐認識之前,讓兩個孩子之前所有發生的事情都不復存在。女朋友不再是女朋友,而且徹底不認識他了。
小偉徹底崩潰了,他的人生得到了全盤的否定,他經歷的一起就這樣隨著媽媽按下遙控器的那一瞬間完全消失了。
他嘗試自殺,但是媽媽怎麼會讓他如願,溺水、割腕、跳樓都沒有用,因為媽媽會用遙控器將時間倒流將他復活。
他無奈悲憤地問:“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沒有辦法擺脫媽媽的控制,只能活著,活成媽媽想讓他成為的樣子。
媽媽愛他嗎?當然!
在跟爸爸離婚的時候,什麼條件都沒有提,一心只想要兒子。
兒子成了她唯一的寄託,也成了她唯一的存在意義。
在這麼濃烈而沉重的愛下,兒子能堅持多久?
“這不是你的遙控器,這是我的”
小偉放棄了掙扎,開始認命,按照媽媽規劃的路,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找了個好工作,也談了個穩定的女友,看似一切都走上了正軌……
但是媽媽仍然不滿意,她安排小偉去相親,想要小偉娶她心目中的完美媳婦。
相親的姑娘跟小偉處於同一境地,在美國已經訂婚了。因為她的爸媽也不滿意,所以雙方父母一拍即合,決定把這兩個孩子湊成一對。
但這個姑娘更勇敢,也更願意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告訴小偉:“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長成什麼樣子都應該是我們自己負責。”
不得不說,這觸動到了小偉,他想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能再接受自己的生命被媽媽攥在手中。於是,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媽媽的遙控器偷出來,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小偉趁媽媽出去旅行的時候回到家裡,打開了保險箱,拿出了遙控器。
遙控器拿到手的那一刻,他覺得有點無所適從,事情進展的太順利了,之前自己為什麼從來沒有想過勇敢一點,掌握自己的人生呢?
拿著遙控器出門的時候碰到了匆匆趕回來的媽媽,小偉終於喊出了自己一直想說的話,
“這不是你的遙控器,這是我的”
“這不是你的人生,這是我自己的”
媽媽驚慌失措,告訴小偉自己並不止有這個遙控器,就算偷到了這一個,她還有無數個可以控制他。
小偉像是被鐵鏈禁錮的小象一樣,遙控器就像是從小捆綁他的鐵鏈,他鼓足勇氣掙脫了這一次,但是媽媽的話又讓他害怕了,只能乖乖舉著遙控器走向媽媽,卻被飛馳而來的汽車撞了出去……
故事是個開放性的結局。畫面的最後,小偉再最後又回到了跟小嵐相見的那一天,那可能是小偉最大的執念,是他完全不一樣人生的開始。
影片出於劇情需要,有誇張的成分,但它所對映的現實,卻與我們每個人緊密相連,每個父母手裡握著隱形的遙控器想要控制孩子的一生。
掌控他們的興趣,興趣班要高雅,鋼琴、繪畫、騎馬,卻忘了問孩子真正喜歡什麼;
掌控他們的理想,理想要高大上,科學家、醫生、律師,卻忘了告訴孩子做個外賣員、服務員也不丟人;
掌控他們的吃、穿、玩、樂,以愛之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出一個“自己滿意”的孩子。
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是愛著孩子的,本意也是為了孩子能夠活得更好,但往往用力過猛,會導致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導的作用,而不是代替他們選擇他們要走的每一條路。
畢竟漫漫人生路,我們不可能永遠陪在他們身邊,只有讓他們真正的脫離父母長大,才能走得更遠、更好。
最後給各位分享一首紀伯倫的詩——《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讀過之後,希望能有新的啟發。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請關注洪恩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