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是一個人成績好壞的重要基礎,如果你的學習習慣好,那你的成績肯定好。相反,如果你的學習習慣不好,那你的成績肯定上不去。
葉聖陶先生特別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他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對中學生來說,善於獨立思考,能夠科學利用時間,正確處理學習與娛樂的關係等等,都是應當養成的良好習慣。
一、獨立思考的習慣。
古代有句名言叫“學源於思”,就是說求學問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從思維角度說,獨立思考主要指思維的獨立性,包括獨立的發現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習中善於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包括課本),不企望現成的答案,遇事總能問個為什麼,總能運用自己的頭腦去觀察思考,創造性地去認識事物,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這種習慣不僅有利於搞好現在的學習,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也能為將來的學習乃至終身的事業奠定基礎。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資訊的第一道大門。這道大門通暢,資訊輸入就順利;此門堵塞,資訊輸入就受阻。因此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資訊多寡的首要因素。
專家們認為聽課要做到下列幾點:
1.上課鈴一響就要做好聽課的準備
2.密切注意教師,眼睛跟著教師轉
3.注意聽教師的提示
4.仔細聽其他學生的發言或回答
5.記好筆記
6.適應各個教師的教學方法
7.比教師先想出問題
8.防止注意力分散
9.聽課時要進行分析理解
三、練習反思的習慣。
學習過程中總要做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1.怎樣做出來的?(解題採用的方法)
2.為什麼這樣做?(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最好?(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成為另一類習題?(一題多變促進思維發展)。
同樣,如果發生錯誤,更應進行反思:錯誤的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題目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的錯誤?從而“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四、總結歸納的習慣。每章每節的知識是相對獨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每學習一個單元,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那應該怎樣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1、注意力集中。
上課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講。生怕漏掉老師講得一字一句。此謂之曰會學習也。要是養成了這樣的聽講習慣和能力,學習還能有差。
2、樂於發問、討論。
平時總喜歡提一些問題,而且打破砂鍋問到底,不解決誓不罷休。並且願意展開討論。凡是這樣的孩子,往往想象力豐富,善於尋找和發現。
3、勤于思考。
思考和提問息息相關,是培養孩子學習好習慣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思考,才能學習和進步,才能懂得更多東西,才能逐步培養思維能力和探索慾望。
4、積極回答。
對於老師的提問,積極回答。對於同學的討教,積極做解。回答的同時,既可鞏固知識,又可舉一反三、溫故知新。既幫助了別人,又提升了自己。還可能發現新的問題,一併解決。
5、善於預習。
只有先預習,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才能結合自己的已有認知和尚缺瞭解,來有重點地聽老師講解,從而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6、愛查資料。
這是成功的要訣。疏於學習的孩子,往往很難具備這一點,對待似是而非的問題,懶得尋求答案;而愛學習的孩子,往往不會放過一點疑點,要麼詢問,要麼查詢,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拓展了知識面。
7、做作業專注。
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學就踏踏實實地學。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一定不能邊玩邊做,或者邊看電視邊做。這一點家長從小就要嚴格要求約束孩子,不然容易養成拖拖拉拉的壞習慣,很難改正。
8、書寫認真。
不要小看了書寫的作用,它不僅僅表現在字型好看與否上,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定力,以及做事的態度。
9、有錯就改。
敢於正視和承認錯誤,有錯虛心接受,聽得進別人的建議和忠告,及時糾正和改進,這是進步和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態度。
10、愛好讀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愛讀書的孩子愛學習。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讀書,使孩子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葉聖陶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願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