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孩子品行,最嚴厲的批評是什麼?
用我們家鄉的方言說,叫做“無爹孃監訓”,用普通話說,就是“孩子沒教養”。
有誰願意自己的孩子“沒教養”?肯定不會有,但一直以來,家長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成績和才藝,在教養的培養上,往往會有所疏忽,結果一不小心,孩子就成了“熊孩子”。
“熊孩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01
一是自私自利
許多孩子從一出生便獨享尊寵,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就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自利,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02
不懂得尊重別人
這樣的孩子對身邊的人沒有基本的尊重,甚至把長輩當成是傭人,不高興了就罵罵咧咧、拳打腳踢。
03
亂髮脾氣
凡是沒有順著他意的事情發生,他們不管時間和場合,也不管是對什麼人,就發脾氣大吵大鬧。
04
在公共場合缺乏邊界意識
到別人家做客,未經允許亂動別人東西,私自闖入別人的臥室。
在電影院、餐廳、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守規矩,高聲喧譁,不注意環境衛生,隨意破壞公共設施。
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低俗,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曾經說過:
“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為人處事,修養是排第一位的,其次是追求學問,第三才是身體力行。
教育的基礎,就是教養的培養。
一個有教養的人,懂得為別人著想,言行得體有禮貌,能夠自我約束。
良好的教養,需要父母悉心培養。
我看到過一張父女倆在地鐵站排隊的照片,當時地鐵站里人並不多,但這位爸爸還是按照規矩在規定的地點排著隊,女孩看上去只有五六歲,學著爸爸的樣子,站在爸爸的身後,安安靜靜地等車。
父女倆這有意思的一幕,被網友拍了下來,並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在我看來,這個爸爸在公眾場合有這樣好的教養,那麼孩子在長大以後,大機率也是個有教養的人。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每次走出電梯時,通常會將樓層按鈕按在“1”,因為很多人需要從一層上去。
後來他發現,他的孩子也養成了這個習慣。
很多時候,孩子往往聽不進家長講的大道理,就算聽了也不一定會去真正做到。
但父母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年齡越小,越會模仿。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教養,家長千萬不能嘴上說一套,真正做起來卻是另外一套。
孩子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你在孩子面前是什麼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懂事,根本管不住,這個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平常有沒有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對待家裡的老人、身邊的朋友、街頭的陌生人、公眾的服務員都能充滿尊重,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明白如何去待人接物。
如果家長能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言行得體有分寸、不輕易打擾別人,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有規則意識和界限感。
如果家長懂得將心比心,考慮別人的感受,那麼孩子自然也會關心別人。
因此,要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最關鍵的是家長要做好榜樣,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讓孩子不斷受到正面的影響。
父母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