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真的是神奇的一部名著,如果能耐心地去細讀,然後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一定會受益良多。比如在第九章裡,老子講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文字簡樸,不用翻譯也能明白具體意思。
但老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似乎脫節了。現在講的是努力、是拼搏、是發財掙大錢,而老子講的是知退、知讓、知舍,這相差也是太大了。難怪現在研究老子道德經的人都被人稱為了古董。但真的如此嗎?
如果我們有機會走進那些真正的大富之家,接近那些真正的大富大貴之人,也許觀點就會發生改變了。凡是成大事者,無論是否讀過《道德經》,在其一生經歷中,肯定是在最關鍵時期其思想與行動是與老子提出的“無為無不為”一致的。而無為無不為與第九章內容相聯絡,其實講的便是如何取捨,懂得了此中道理,也許在人生關鍵時刻便知如何去做,方能保已周全。
就拿曾經最為熱門的某爽事件來分析這一章吧。
無為無不為。無為即不去做,無不為,即必須去做。先是某爽曝出代孕事件,而這一事件後來成了整個故事的導火索,如果最初能夠把這件事處理得體,把矛盾消除在萌芽,及時迅速的化解掉,也許以後的風暴就不會出現了。(當然不是指最後某爽稅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違法的,早晚會爆。)無為即不去做,如果某爽能夠把法律當回事,既然法律規定不允許代孕,那就按法律來辦事,不去做這樣事,所有的問題便不會發生。而當某爽以為法律的空子能夠鑽,跑到某國代孕成功後,本當明白這事如果傳回國內,必是引發軒然大波,但卻是因一場所謂的本可以避免的扶養權官司引發事端,代孕事件傳回國內,一場令其身敗名裂的風暴開始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隨著事件的持續發展,本以為某爽會採取“求和政策”,把與張某的矛盾消除掉,從而避免進一步激化雙方關係,防止出現更為嚴重的後果。即應當“無不為”了。必須去做的是滿足張某的某些要求,比如積極地把那個什麼二千萬的借條交給張某,打消張某的顧慮,再接著主動把孩子扶養費打給張某,解決掉在某國的官司,這是“無不為”。但某爽沒有這樣做,他是積極進取的,主動出擊的。終於將張某逼到絕處,張某暴出驚天一案,隨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某爽終於安靜了。
這便是沒有明白老子指出的取與舍的內在關係,從而令其從萬眾矚目到身敗名裂。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持而使之盈滿,不如適可而止。老子是多麼聰明啊。水裝得滿滿的一個杯子,你拿著走會是什麼情況,走得快嗎?不如適可而止。如果某爽知道適可而止,知止,知道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要再讓事件發展下去了,也許便不會出現現在的後果了。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已經非常鋒利了,再加以打磨,是不能保持長遠的。已經把人逼到牆角了,以為一切全在掌握,沒想到兔子急眼了,一劍封喉。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金玉滿堂,沒有誰能守住。當時出現的一個名詞“一爽”,到現在賣樓交罰款。轉眼雲煙盡。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因富貴而目空一切,不把世間公道法律放在心上,無所畏,無所敬,自是“咎”來。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成就了事業,就當收斂,這是應該奉行的自然之道,也是社會規則。如果某爽知道這個道理,也就不會發生後面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