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牛娃到“老支書”——記首農食品集團水產公司離退休黨支部書記劉興亞
“七一”前夕,在北京市國資委召開的慶祝建黨100週年“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當一位個頭不高但精神矍鑠、聲音洪亮的老黨員作為代表發言的時候,會場上鴉雀無聲。他將自己經歷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狀態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他叫劉興亞,87歲,是一位有近7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的故事,是從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開始的。
從放牛娃到走向世界的遠洋船隊領航者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時,在天寒地凍的遙遠省份——吉林省雙遼縣鄭家屯,一個失去生活來源的孤兒被送去給地主當了放牛娃,他就是劉興亞。13歲的劉興亞沒出過遠門,也不知道船是什麼樣子,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在若干年以後他會成為一個遠洋捕撈船隊的領航者;更不會想到,在若干年以後他會帶領團隊走出國門辦企業。
這個人生的轉折點是從我們黨領導的隊伍解放了鄭家屯開始的。兩年的放牛娃生活遭受的苦難,是今天的孩子無法想象的:一個13歲的孩子要放牛、看羊、看孩子、燒火做飯,寒冬臘月還穿著草鞋,腳後跟凍出窟窿來……1947年,鄭家屯村解放了,劉興亞終於迎來了最難忘最快樂的時光,他參加村裡的土改運動,當了兒童團團長,批鬥地主、站崗放哨、唱歌演戲。他學的第一首歌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隨後,他被選中做勤務員、通訊員,並南下新解放區進入工農幹部文化補習學校上學。高小畢業後在遼西省立石山中學任團委書記,並在18歲時光榮入黨,成為那所中學第一位共產黨員。3年後,校領導批准他進入錦州工農速成中學學習,4年時間他完成了所有課程,並以優異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調幹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市教育局人事處。
走出國門,是在劉興亞任北京市水產局局長兼北京市水產總公司總經理之後。為了解決北京市民“買魚難”“吃魚難”問題,北京市水產總公司打造了一支遠洋捕撈船隊。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讓劉興亞備受鼓舞,他帶領班子成員做出了大膽的決定:打破現有的經濟管理模式,走出國門,在加拿大、匈牙利、緬甸投資建設冷凍水產品加工廠、酒樓。劉興亞在北京市水產總公司任職10年,遠洋船隊發展壯大到擁有27艘捕撈船,公司的固定資產從3268萬元增長到33944萬元,增加10倍;流動資金從2.1億元到4.1億元,翻了一番;資產總額從2.5億元到7.7億元,增加2倍。“走出去”興辦的這些產業,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支柱。
從兒童團長到耄耋之年的“老支書”
要說帶長字就算“頭兒”,劉興亞做“頭兒”的時間可以破紀錄了。
1947年,13歲的他當了兒童團長,成了村裡的“孩子頭兒”,帶著村裡的孩子們扛著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隨後的職業生涯裡,他任過處長、黨委副書記、局長。今年87歲,他依然擔任著水產公司離退休黨支部書記,繼續當老黨員們的“頭兒”。
這個支部是首農食品集團系統平均年紀最大的,有18位離休幹部、6位退休的局級幹部,雖然大多行動不便,但在劉興亞的帶領下,組織有序,不僅堅持著每月政治學習的習慣,而且學會了在微信群裡學習資料、交流心得。每逢接到上級部門佈置的任務,他們都一絲不苟地完成,依然有年輕時衝鋒陷陣的勁頭。劉興亞說,我們的口號是:“離休不離黨,退休不褪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
此次獲頒“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劉興亞激動不已,用工整的筆跡親自手書了近1500字的發言稿。在北京市國資委表彰大會上,劉興亞動情地說道:“中國共產黨這100年的豐功偉績,光照千秋,我所做的工作只是滄海一粟,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我有幸能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深感驕傲和自豪。我一定不忘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繼續做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擁護者和模範實踐者。
作者:石衛鋒 趙晨
來源:中國農墾雜誌學習強國號
(本文刊載於《中國農墾》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