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沙家浜:“蘆蕩火種”一直“火”到今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進入暑假,常熟沙家浜風景區比平時更加熱鬧。新近開放的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迎來了更多“打卡”的學生,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的大一學生劉博翱就是其中一位。站在紀念館新增加的“口述歷史·魚水情深”影片前,劉博翱依次點開影片,感受那段激盪人心的烽火傳奇。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協議,分散在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9年,新四軍確定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隨後,陳毅指派葉飛率領新四軍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名義東進,一路挺進到陽澄湖畔,以蘆葦蕩為掩護,前後開展了19次武裝鬥爭,其中夜襲虹橋機場炸燬4架日軍飛機在當時影響甚廣。 在多次的戰鬥錘鍊中,“江抗”隊伍從最初的700多人迅速發展到5000人,引得國民黨不斷向新四軍軍部施壓,並提出了“向西撤離”的無理要求。為了顧全大局,1939年10月,“江抗”西撤併準備向蘇北發展,在陽澄湖畔留下36個傷病員。留下的部隊組建了“新江抗”,在當地群眾的配合和幫助下,一邊養傷一邊與敵人周旋,為革命的勝利儲存了“蘆蕩火種”。滬劇《蘆蕩火種》與現代京劇《沙家浜》即取材於36名新四軍傷病員藏身蘆葦蕩,在當地群眾掩護下,與敵人鬥智鬥勇的歷史。 一出《沙家浜》讓常熟和沙家浜地區在全國家喻戶曉。其實,在常熟的歷史中,沙家浜這一地名並不存在。現在的沙家浜地區,是當年常熟的橫徑鄉。1992年,常熟在撤鄉建鎮時,考慮到《沙家浜》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影響,選擇當年是抗日後方醫院的橫徑蘆蕩鄉改名為沙家浜鎮。之後,又在當年後方醫院所在地先後建起了沙家浜風景區和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後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每年接待超過200多萬遊客。



“沙家浜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部京劇、一個紅色景區,而是革命精神的象徵,是一筆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顧永忠說,這些年,沙家浜利用生態和革命歷史的優勢不斷加碼“紅色”旅遊,讓遊客身臨其境感受沙家浜精神,不斷增強紅色文化的互動性和體驗性,同時成立了培訓中心開展紅色傳統教育學習。



今年6月24日,經過改陳後的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再次對外開放,以更加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新穎的展示形式,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蘇南人民頑強抗日的歷史史實,豐富了沙家浜革命精神的時代內涵。“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京劇《沙家浜》,但以前不瞭解這部劇的歷史時代背景,這次參觀可以說有了新的心得和感悟。”走出紀念館的劉博翱感慨,看到當年蘇常太人民艱苦的戰鬥條件,深知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肩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韓雷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05

相關文章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傳承鐵血基因的抗日雄獅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傳承鐵血基因的抗日雄獅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位於鹽城市阜寧縣益林鎮西南村的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是一處具有仿古建築風格的小院,由新四軍第三師紀念館和幾間民房組成.從正門入內,東側坐落著兩層樓高的新四軍第三師紀念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瞿秋白紀念館:從這出發,“為大家闢一條光明的路”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瞿秋白紀念館供圖 "獨伊:你要聽先生的話,要聽媽媽的話,要和同學要好,我歡喜你."這封1929年瞿秋白寫給女兒瞿獨伊的信,讓不少人深受觸動.這位壯烈的革命者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一間酒行統一四縣力量,見證蘇南抗戰烽火歲月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在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一座兩層高的園林式院落靜靜地矗立在通濟河畔.高高的院牆,寬闊的大門,排列有序的八角型小窗,青磚黛瓦,極具美感,而院牆上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qu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 |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運籌帷幄蓄勢定江南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位於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北望村的郝家大院,由漢王望族郝家在19世紀初籌建,院中三進房屋依山而建,厚重的歷史大門背後,卻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歷史. 1999年3月,一封來自北京 ...

尋訪紅色地名丨蘆蒲烈士紀念園:忠魂埋骨地 浩氣永長存

尋訪紅色地名丨蘆蒲烈士紀念園:忠魂埋骨地 浩氣永長存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鹽城市阜寧縣蘆蒲烈士紀念園內,靜靜矗立著一座高達16.6米的紀念塔,塔頂站立著一名手舉鋼槍.面朝東方的新四軍戰士雕塑.78年前,為紀念在抗日鬥爭中犧牲的鹽阜區新四軍戰 ...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君放 1942年7月7日,<晉察冀畫報>創刊號在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碾盤溝誕生.<晉察冀畫報>(即<解放軍畫 ...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在平山縣南滾龍溝村,當地群眾至今都在傳頌著當年<晉察冀日報>報社人員在滾龍溝一帶創造的"八匹騾子辦報紙"&qu ...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家岸村位於平山縣蛟潭莊鎮東南部的卸甲河東岸,距縣城86公里.1938年10月9日至1939年3月,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和歷史上著名的抗敵劇社就駐 ...

紀念“九一八”丨銘記歷史,血與火的記憶,我們不會忘記

紀念“九一八”丨銘記歷史,血與火的記憶,我們不會忘記
九十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中國人民永遠難忘! 這天晚上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炸燬瀋陽北部柳條溝的鐵路,反誣中國軍隊所為,突然襲擊中國軍隊的駐地瀋陽北大營,並炮轟瀋陽城,製造了侵略中國東北 ...

今日沙家浜 處處好風光
江南的雨細細密密,隨著船孃搖動的木櫓滑落,又匯入彎彎碧水中.煙雨絲簾間,"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婉轉唱腔將時光牽引至那戰火紛飛.鬥智鬥勇的年代. 這裡 ...

記得京劇《沙家浜》郭建光嗎?“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豪情激盪
用心原創,敬請關注! 40年前的1971年,"八大樣板戲"之一的<沙家浜>上映.該片由武兆堤執導,譚元壽扮演郭建光.洪雪飛扮演阿慶嫂.萬一英扮演沙奶奶.馬長禮扮演刁德一 ...

新四軍上海擴軍記

新四軍上海擴軍記
受命主持蘇南東路地區黨政軍全面工作的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譚震林 構築長江地下交通線的盛慕萊烈士 當年負責"新江抗"二支(縱)隊上海擴軍的政治處主任張鏖 1940年上 ...

86版《西遊記》中已故的10位演員,最大的96歲,最小的38歲

86版《西遊記》中已故的10位演員,最大的96歲,最小的38歲
86版<西遊記>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當年楊潔所帶領的那支團隊,他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在艱苦的環境中戰天鬥地,才為觀眾創作出各路神仙各顯神通.各路妖怪紛紛臣服的經典影像,成為無法超越的絕 ...

36名留守傷員,發展成華野主力師,師長體內深藏彈頭45年
作者:忱智軍 1948年底,解放區著名作家崔左夫隨部隊到達淮海戰場.戰鬥間隙,他來到華東野戰軍一縱指揮部所在地,準備採訪一縱的指揮員.那時,一縱的司令員葉飛在後方養病,在淮海前線負責一縱指揮的是副司令 ...

清華園車站舊址成新晉“紅色傳承”打卡地!

清華園車站舊址成新晉“紅色傳承”打卡地!
在海淀中關村街道科馨社群內 有一座老站房 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之間 這座老站房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詹天佑親手題寫的 "清華園車站"仍然清晰可見 這座老站房就是距今已有 111年曆史的清 ...

離上海一小時!夏日休閒度假,感受水鄉生活,這份攻略太貼心了

離上海一小時!夏日休閒度假,感受水鄉生活,這份攻略太貼心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幾個朋友來我的家鄉江蘇常熟度假,陪他們在沙家浜風景區走走逛逛.作為常熟最知名的IP,來這裡感受江南水鄉,再合適不過. 又到了一年一度賞荷的季節,最近沙家浜風景區荷花開了大片大 ...

朱凡——革命人生的三次選擇
來源:人民網 朱凡,原名陸慧卿,祖籍浙江寧波,1919年出生於上海,1937年,日寇對上海展開瘋狂轟炸,陸慧卿所在的學校也淪陷於炮火之中,面對年輕同學慘死,無辜平民身亡,她對自己人生做出了第一次選擇- ...

9月18日全運會金牌榜「全天獎牌賽事結束後更新」

9月18日全運會金牌榜「全天獎牌賽事結束後更新」
9月18日是全運會開幕式後的第三天,今天將產生23枚金牌,分別是射擊3枚,舉重2枚,馬術1枚,柔道4枚,拳擊2枚,七人制橄欖球2枚,空手道3枚,賽艇4枚,排球1枚,足球1枚. 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團 ...

「散文」走近黃河口

「散文」走近黃河口
走近黃河口 原創 李玉德 奔騰咆哮的黃河由起初的衝動,變為相遇前的羞澀.當黃河遙望到大海那寬闊偉岸的胸膛時,在嬌羞中放緩了步伐,挪動著踟躕的腳步走向了大海.一向沉穩的大海面對黃河的青睞,澎湃的內心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