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爆發。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即辛亥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19世紀末,由於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髮動武裝起義。1906年起,中國同盟會聯合地方會黨,先後在全國發動了數次起義,均告失敗。
1911年初湖北的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在湖北新軍中開展革命宣傳工作,在新軍中發展革命力量,積極準備起義。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文學社社長蔣翊武為革命軍臨時總司令,共進會孫武為參謀長,以文學社的機關為臨時總司令部。
武昌起義,雖然有中國同盟會的成員參加,但中國同盟會並未起領導作用。
由於意外爆炸,引起清政府關注,抓捕革命黨人,武昌起義被迫提前。起義在10月10夜,打響第一槍後,很快攻近總督府。湖廣總督博爾濟吉特·瑞澂打破督署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天亮前便佔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
武昌起義的主力是新軍,武昌的新軍力量很是強大,有名的漢陽兵工廠也在武漢,受張之洞欣賞的黎元洪長期在湖北訓練新軍,在新軍中的地位較高,一直是清政府和革命黨人雙方都希望爭取到的盟友。
當時革命黨領袖孫文、黃興等都不在國內,起義後群龍無首,為了應付接踵而來的局面,革命黨人急需推出一面有號召力、能鎮得住場子的旗幟;環顧當時的湖北,最適合的人選只有一個,就是黎元洪。武昌起義第二天,革命黨對外發布公告,推舉黎元洪為湖北都督,也就是當時革命的最高指揮官。
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二、10月10日對於中華民國早期有著莫名的聯絡和意義
武昌起義後,面對勢如破竹的革命軍,清政府宣統皇帝還小,皇太后隆裕聽政,完全不知從何著手的隆裕,把希望寄託在袁世凱身上。
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在與革命軍作戰的過程中,數度報捷。這讓隆裕愈發認定,唯有袁世凱,才是拯救清王朝的末世英雄。
但袁世凱背地裡卻為了撈到實惠和革命軍多次談判,最終雙方談妥,只要他能讓清王室退位,大總統一職便由他來擔任。隨後袁世凱在隆裕面前打起了苦情牌,直哭得涕淚橫流,連蒙帶騙最後逼著隆裕1912年2月22日宣告了《退位詔書》。
為了趕在武昌起義兩週年紀念日登上總統寶座,袁世凱脅迫國會於1913年10月6日倉促進行總統選舉。一大早,他派出拱衛軍司令李進才率數千軍警、流氓、地痞,改穿便服,打著“公民團”的旗號,把國會圍得水洩不通,聲稱“非將公民所屬望的總統於今日選出,不許選舉人出會議場一步。”
袁世凱親信梁士詒高價收買100餘名議員組成的御用公民黨更是積極拉票、活動。從早上8時到晚上10時,議員們忍飢挨餓,連續投票3次,終以703票中507票贊成,選出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中華民國的第一任大總統在鬧劇中登場。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於太和殿舉行總統就職典禮。企圖實行北洋軍閥的專制獨裁統治。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總統。
徐世昌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曾任軍機大臣。徐與袁為河南老鄉,早期徐世昌向大學士李鴻藻介紹袁世凱,透過李鴻藻,袁世凱為李鴻章所賞識,向朝廷推薦他督練新軍,卻成為袁世凱發展的起點,同時也成為徐世昌仕途中走向發達的轉折點。後袁世凱一直對徐頗為器重,民國四年(1915年)5月,任北洋政府國務卿,民國五年(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民國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徐上臺後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召開議和會議。
1919年10月10日,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14年,流亡日本的孫中山在東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繼續積極從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活動。1916年護國戰爭結束,黎元洪繼任總統,國會恢復。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總部由東京遷至上海,並鑑於形勢變化,認為“破壞既終,建議設始,革命名義已不復存在”,遂下令各地支部停止一切活動。1918年6月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總結教訓,認識到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救亡之策,必先事吾黨之擴張,故亟重訂黨章,以促使黨務發達”。此後,孫中山積極著手改組中華革命黨。10月10日,中華革命黨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並公佈《中國國民黨規約》。
1923年10月10日,曹錕就任鉅額買來的大總統。
曹錕就任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兩系,曹琨在兩系暗鬥中,腳踩兩隻船。在馮國璋死後,曹成為直系首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直系獲勝,獨自控制北京政府。此後,曹錕首先逼退大總統徐世昌,迎原任大總統黎元洪覆職,並使黎元洪成為其傀儡。
曹錕利大批收買或威脅國會議員,出席議員590人,曹錕花掉1350萬元以480票於1923年10月6日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此後,由賄選國會起草並通過了一部《中華民國憲法》,人稱“曹錕憲法”、“賄選憲法”。1923年10月10日,該憲法由曹錕頒佈實施。這部憲法是中國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憲法。
三、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4年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及中央、軍委直屬隊共8.6萬餘人,從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發,開始戰略轉移,準備到湘西地區同紅2、紅6軍團會合。
紅軍長征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鬥”、“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而在中革軍委與紅軍總部機關所釋出的命令、指示中則稱之為“西征”“突圍”。這些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經過彝民區。此時,距離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已經有七個多月的時間了。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冕寧地區彝民區,紅軍總司令朱德釋出《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佈告寫道:“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在成立冕寧縣革委會大會上,朱德講話中又提到“長征”一詞。這是最早見到使用“長征”一詞。
長征的基本路線:
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
每一天世界上會發生無數的事情,回顧歷史上的今天,在這裡把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事件重讀一下,算是學習了,有不準確或錯誤的地方也請您提出來。素材來源於網路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