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劉少奇應主席囑託,秘密訪問蘇聯,就建立新的中央人民政府,與斯大林交換意見,斯大林很重視劉少奇的這次訪問,不僅親自安排代表團活動,還與劉少奇會面了5次,甚至還邀請劉少奇,前往自己的別墅聚會,席間賓主雙方相談甚歡,然而在斯大林舉杯向劉少奇敬酒時,劉少奇卻堅決不喝他的敬酒,這是為何?主席在得知這一訊息後,還贊同道:不接就對了,這其中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1949年1月,平津戰役告捷,持續了四個多月的三大戰役,終於落下了帷幕,國民黨軍隊力量遭到了嚴重的摧毀,我黨領導的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在望。1月底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戰敗的國民黨敗退臺灣,美國和西方世界對新中國的長期敵視和封鎖,使得主席需要尋找新的途徑,開啟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交往。
1949年建國前夕,斯大林曾委託米高揚秘密訪華,在西柏坡會見了主席,詳細瞭解了中國革命的情況,和中共中央接下來的政策,美國政府的態度,讓主席確實了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主席曾多次考慮去莫斯科訪問,然而中國革命的快速發展讓他實在脫不開身,於是主席決定派劉少奇率領一支代表團秘密訪問莫斯科。
劉少奇此行有三項重大使命,首先是爭取蘇聯率先承認,新中國的合法地位,鑑於蘇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它的認可對於我們新中國意義重大,其次在之前的幾十年中,蘇聯一直對國民政府更加看重,甚至對王明等人表示了支援,只是當解放戰爭,我當逐漸取得優勢的時候,斯大林才開始轉變了態度,因此劉少奇此行,也是希望能夠化解雙方的一些成見。
另外就是希望能夠獲得蘇聯的經濟援助,多年的戰亂使得中國的經濟,自然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中共對於執政後所要面對的,嚴峻經濟形勢有著清醒的認知,因此想要儘快地提高國力,恢復人民群眾的生活,早日實現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理想,向蘇聯尋求幫助是必不可少的。
1949年6月21日,劉少奇和王稼祥從北平清華園車站登上專列,到瀋陽再到大連,從大連換乘“道格拉斯”的王牌飛機,經過北朝鮮上空到蘇聯遠東伯力,總共耗時五六天,於6月26日成功抵達莫斯科。
第二天,斯大林率領全體政府官員,在克里姆林宮接見了中共代表團,在長達一個半月的時間裡,劉少奇與斯大林進行了幾次會談,詳細通報了中國革命的程序和新中國籌建的情況,在兩黨會談中,斯大林完全同意中方和民族資產階級合作,肯定了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政體以及各項外交原則,並就蘇聯國內建設中及來的經驗,向中方提出了一些值得接見的參考性建議,中蘇兩黨高層領導的會談,建立了兩黨兩國合作的基礎。
1949年7月27日,斯大林在他的孔策沃別墅,再次宴請中共代表團,宴會從始至終都洋溢著友好和諧的氣氛,但也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只見斯大林舉起酒杯走到劉少奇面前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成熟的,蘇聯和西方要向中國學習,希望中國能夠超過蘇聯,後來者居上:”隨後提議道:“請大家舉杯,為弟弟超過老大哥,加速進步而乾杯。”劉少奇聽到這樣的話趕緊站起來謙虛地說:“兄長總是兄長,老弟還是老弟,我們永遠向兄長學習。”表示這杯敬酒他不能喝。
劉少奇生性謹慎,在東方的傳統習俗裡,他若是喝了這杯酒,就是承認斯大林的說法,認為中國將超越蘇聯,這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劉少奇如何能喝下這杯酒?劉少奇的推辭讓斯大林和在場的蘇共領導人感到十分意外,要知道在當時能被斯大林敬酒,那可是莫大的“榮幸”,並且在蘇聯的傳統文化中,年長者敬酒,推辭是失禮的。
但劉少奇始終沒有接受這杯酒,這讓斯大林有些尷尬,於是蘇聯的其他領導走上前來勸酒,希望劉少奇代表中國共產黨,接受斯大林的良好祝願和盛情,有了這臺階後,斯大林接著說道:“我的意思是,弟弟應該加倍努力,力求上進,爭取超過兄長,難道弟弟不應該超過兄長嘛,以後你們要承擔更多更大的國際義務。”在眾人多次勸解下,劉少奇最終也沒有接受這個敬酒。
劉少奇內心想的是:新中國建立十分需要蘇聯的支援,一定要把蘇聯擺在老大哥的位置,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劉少奇在蘇聯一個月的期間,也一直是這樣做的。經歷史證明,劉少奇的這一做法,確實爭取了蘇聯的大力支援,併為中蘇兩黨兩國關係的蜜月期奠定了基礎。
8月2日,主席電召劉少奇回國,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在啟程回國前,劉少奇特意給斯大林寫了一封致謝信,信中表達了共產黨人對斯大林蘇共中央的衷心感謝。
代表團回國後,劉少奇立即將這件事彙報給了主席,主席聽完,非常贊同劉少奇的做法:“不接是對的,這是對蘇聯的尊重。”這就是外交智慧,話裡話外都隱藏著不能明說的內容,劉少奇的舉動看似無禮,但卻有著極大的深意。
劉少奇此次秘密訪蘇,有效溝通了兩黨間的看法,解除了斯大林對中國革命前景的一些疑慮,為主席建國後正式訪問蘇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要知道當時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國家在對我國經濟進行封鎖時,我國依然能夠發展是因為中蘇貿易的推動,當時中蘇貿易佔據了,中國進出口額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時蘇聯還幫助我國完成了“一五計劃”,直到現在,這項工程對於中國工業企業來說還有這重要的作用。
從1949年到1950年,中國還從蘇聯進口了各型飛機和大批武器裝置,壯大了人民軍隊力量,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兩國立即建交,並且迅速結成友好同盟。無論對於新中國自身,還是亞太局勢乃至整個國際關係,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戰略意義。
雖然1953年在斯大林逝世後,尤其是1956年蘇共二十大後,中蘇關係趨於緊張,雙方由激烈爭吵轉變為全面對峙,甚至在後面斷絕了全面聯絡,世界格局和戰略形勢也因此發生巨大改變,但兩國之前的友誼,也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的,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