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擴張,很多公辦中小學教師的權威受到挑戰,其作為教學主力的角色和地位受到威脅。在部分學生家長的心目中,學校教師不能幫助孩子發展進步,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中考高考成功,甚至把孩子落後的原因歸結為沒有遇到好老師,所以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班。在部分家長看來,學校老師不能做、不想做和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校外培訓機構都可以做到。而今,“雙減”政策出臺,學校教師如何使教學主導作用再次迴歸?
學校教師形象的弱化
超前學習新課——做教師不能做的事
校外培訓機構招攬學生的方法之一是提前學習新課,美其名曰“提高班”“超前班”,做“搶跑動作”。比如,下週學習小學數學課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週末,培訓機構就提前講解了,這是學校教師不能做的事。因為學校教學是按照教學進度進行的,不可能利用週末時間提前學習下週內容,而這一點,培訓機構很容易做到。
延長學習時間——做教師不想做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教學規律,過多延長文化課的學習時間,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也是教師不想做的事情。但校外培訓機構可以做,他們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時間延長到晚上。週末是師生休息的時間,而這正是各種校外培訓機構最活躍的時候,他們可以全天候開辦各種學科類補習班,延長學生學習時間,讓家長更安心。
僱傭學校教師上課——做教師不敢做的事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應該是擁有高尚人格的人。但有些教師經不住金錢的誘惑,秘密進行異地上課,改名上課,突破了在編教師的底線。還有很多校外培訓機構大力招聘公辦學校教師,尤其是負責畢業班的主科教師;甚至為了兜售教輔資料、考試卷,透過商業攻關買通個別教師和幹部,給學生配發大量教輔資料,加重學生的負擔。培訓機構教師越發得到家長信任,而學校教師在家長心中慢慢變成唯利是圖的偽君子,並不值得尊重。
一對一輔導——做教師做不到的事情
班級授課制決定了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並且要力所能及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不可能專門輔導某一個學生,而家長卻希望教師更關照自家孩子。針對家長這一需求,校外培訓機構打出“一對一”輔導的旗號,按小時收費,甚至專攻中考或高考的所謂“壓軸題”,按題目數量收費。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困境
多年來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使學校教學工作陷入困境。
新授課不知從何講起
按正常教學進度,教師為新的教學內容備課時都是按照零起點、新授課進行的。但有些學生在週末的培訓班已經學習了新內容,而有些學生還對新內容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這種參差不齊的現象給教師備課和上課出了不小的難題。
校外“搶跑”現象打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進度,拉大了同學之間的差距,倒逼全部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甚至影響到許多學校教師,也把孩子送到校外輔導班加入“搶跑”的隊伍。內卷化的基礎教育,形成了全民焦慮,教師自身也深陷其中。
課外作業不知如何佈置
教材的編寫是符合學習規律的,文科教材每篇文章後附有練習題或思考題,理科教材例題後附有練習題,練習題的型別多樣、層次清晰。人教版初中數學將練習題的名稱和作用在教師用書中作了明確說明:練習題分練習、習題和複習題三類,練習題供課上使用,用於所學內容的鞏固,或是相關內容的延伸;習題供課內或課外作業時選用;複習題供複習全章時選用,其中習題、複習題按功能分為“複習鞏固”“綜合應用”“拓廣探索”三個層次。
正常情況下,教師可根據課本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為學生布置課後作業。但現在各種教輔資料堆滿了學生的書桌,如若教師減少課後作業,會受到家長質疑,認為不利於學生應對各種考試,要求教師增加作業量。
社團活動不知如何組織
學校的社團活動和選修課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重要措施。一般來說,學校會根據師資條件和學校裝置為學生開設各種選修課程。但現在很多家長在晚上或週末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機構,而每個學生參加的培訓班和學習內容也都大不相同。
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的特長能在學校繼續發展,而學校限於師資和裝置條件,不可能滿足所有家長的需求,這也會引起部分家長的不滿,給學校的社團組織帶來難題。
學校教師角色的迴歸
針對以上校外培訓機構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的衝擊,學校教師也要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藉助“雙減”政策的實施,改進教學方式,努力使自身作為教育主體的角色迴歸。
提高課堂效率
“減負增質”是政府和家長對學校教師的基本要求。雖然國家政策透過行政的手段清理、整頓各種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但家長對孩子升學的願望沒有降低,家長的焦慮依然存在。要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向40分鐘或45分鐘課堂要效率、要質量。能在課堂上講清楚的絕不拖到課後,能在校內完成的作業絕不留到校外。事實上,如果教師能夠按照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上課,學生能夠掌握課標所要求的基礎知識並靈活運用,是足以應對中考和高考的。
近年來,家長的焦慮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搶跑和蠱惑造成的。實際上,在筆者的和諧教學實驗中,只要教師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堂堂清”,原則上不留或少留課後作業,就能達到不錯的教學效果。每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檢測,透過課本上的練習題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把沒有當堂掌握的題目記入“錯題本”,課後重點複習錯題本,做到“日日清”。幫助學生養成日事日畢的好習慣,學生就不會有很重的課後負擔。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長凝中學的範潤梅老師,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課後零作業的教學研究,她任教初中數學和化學兩門學科,都能做到課後零作業,課堂上她對學生的作業能夠做到全批全改,課後把時間用在研究教材和精選習題上,她所任教的科目中考成績在同類中學中一直名列前茅。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要贏得家長的信任就要不斷研究教材、教法,讓課堂說話,讓成績說話。
精選課後習題
“雙減”政策一方面是減輕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這可以透過清理、整頓、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解決。另一方面是減輕校內課後作業負擔。很多教師有一個誤區,認為題越多越好,其實簡單的刷題只能增加學生的熟練程度,並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很多老師過於依賴教輔資料,自己不編題,不選題,不設計試卷,經常忽視課本上的練習題。
其實,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就是課本練習題,因為課本上的練習題或思考題體現了編者的意圖和課標的要求,如果學生能夠掌握課本上的練習題並靈活變通,就可以滿足中考和高考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
課本是重要的抓手,教師要相信課程標準和教材,相信自己的判斷和能力,不要完全依賴教輔資料。現在教師自己命題的少了,自己編寫練習題的少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隨之弱化了,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所以,筆者在實驗學校強調:除了課本和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配套資料,不允許學生把其他教輔資料帶到課堂。
豐富社團活動
有減就有增,青少年正處於精力旺盛的時期,也是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發展興趣愛好的最佳時期。學校要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開發選修課程和社團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開發社團活動,單靠音體美教師還不夠。因為按照國家規定的“雙減”政策,在全體學生延遲放學的情況下,必須發動全體教師研發選修課程,設計社團活動。其實每個教師除了自己所教學科外,還有許多愛好特長,只是缺乏展示的機會和平臺。文化課教師也可以圍繞本門學科,開發一些趣味性、實踐性的選修課和社團活動。
此外,還可以讓學校教師到校外拜師,從網上學習,做到一專多能。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也有很多專長,特別是已經退休的爺爺奶奶輩的家長,也願意發揮自己的餘熱,為學校做貢獻。只要開動腦筋,辦法總比困難多,要充分利用好國家“雙減”政策給予的優惠條件,適當提高教師的待遇,解決學校社團活動問題。
— END —
來源 | 本文刊於《教育家》8月刊第5期,原標題《“雙減”之下,學校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迴歸》
作者 | 王敏勤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
編輯 | 於杏林
設計 | 朱強
統籌 | 周彩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