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簡稱“滬”或“申”。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是長江和黃埔江入海的匯合處。它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大強省。
今日的上海更是成就非凡,今非昔比,它是省級區域,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區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全市生產總值規模躋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國際航運發展指數位居世界第三,口岸貿易總額達到8.75萬億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萬元。
上海這一系列輝煌的傲人成果,與上海市歷任領導班子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蘇維埃廣漢政府的創立者,新四軍老戰士曹荻秋,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代表,他是上海市第三任市長,曾主政過重慶、四川多年,擔任過全國政協副主席,官至部級。那麼,在他的一生中又有哪些傳奇經歷呢?
1909年8月1日,曹荻秋出生於四川省資陽縣南津驛和平街(今資陽市雁江區南津鎮)一個普通家庭,他與繞國華、餘國楨、邵子南並稱“資陽現代四傑”。
曹荻秋父母育有8個孩子,家裡開作坊釀醋,經濟較為寬裕。但在曹荻秋5歲的時候,災難降臨這個家庭,他的父親突然病逝了。家裡的頂樑柱一下子倒下了,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在了母親的身上,家境也開始衰落。
堅強的母親硬是靠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庭,她的這種剛毅、吃苦耐勞的個性,也深深地影響了年幼的曹荻秋。在曹荻秋6歲時,母親送他到私塾讀書,10歲時,他熟讀《四書》、《五經》,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這為他以後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不久後,曹荻秋考入南津驛公立小學讀書,他從小聰明睿智,俠肝義膽,不畏強暴,敢於抗爭,曾多次為打抱不平,與仗勢欺人的地方惡少發生打鬥,受到當地民眾的稱讚和喜愛。
1924年,曹荻秋以優異成績考入資陽中學,兩年後又考入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學習。也正是在這裡,他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的薰陶,深受其影響,並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和各種愛國主義運動。在黨的培養下,他擔任了“高師”和成都學運骨幹。
1929年,曹荻秋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成華縣中心區委宣傳部長,川西特委宣傳幹事等職。1930年,他擔任中共廣漢特委書記、中共溫江縣工委書記等職,參加領導廣漢起義,宣佈廣漢蘇維埃政府成立,奪取了廣漢,攻打成都,並擔任總指揮。
那是在同年10月25日時,曹荻秋在廣漢男子中學鐘樓敲響了廣漢暴動的鐘聲,頓時槍聲大作,起義部隊迅速佔領了廣漢,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一軍,年僅21歲的曹荻秋擔任廣漢蘇維埃政府主席、總指揮兼二縱隊政委。在攻打成都時遭到了反動軍閥的瘋狂反撲,被迫轉入綿竹一帶進行遊擊戰爭,建立紅色政權。
1931年,曹荻秋來到上海,擔任左翼文化界總同盟秘書長、社會科學院研究院黨團書記,參加上海民眾救國會黨員工作,組織上海學生赴京請願,並擔任總指揮。後由於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堅貞不屈,堅守共產黨的信仰。
1937年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後,曹荻秋立即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中,並擔任江蘇省委文委副書記,負責領導上海文化團體黨的工作。後又前往武漢參加救國會工作,擔任聯絡部長、中共鄂西北省委、鄂豫邊界省委宣傳部長、中共皖北特委書記等職。
1940年,曹荻秋擔任鹽阜行署主任、蘇北行署副主任等職,在鹽阜地區組織了上萬名的抗日隊伍,面對日偽聯軍上萬人進行的“掃蕩”,他深入群眾之中,與人民患難與共,與日偽軍進行激烈戰鬥,最終奪取了這場戰鬥的勝利,給予了日偽軍狠狠打擊。
之後,他又領導蘇北人民堅持敵後鬥爭,為建立江淮抗日根據地做出了突出貢獻。抗戰勝利後,他調任鹽阜地委書記、支前司令部司令員、政委、中共蘇北區黨委書記、華中、華東支前司令部司令、政委等職,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曹荻秋帶領上海西南服務團隨軍南下,經過長途跋涉後來到重慶,並擔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市長、四川省委第三書記等職。在建立重慶地方政權、重慶市的改造、恢復、建設和發展中,他勤勤懇懇、嘔心瀝血,立下了不朽功勳。
1955年,曹荻秋主政上海,成為上海第三任市長,在上海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上海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副食品供應市場十分緊張,豬肉和水產品等都需要憑票供應,每人每月只有二兩豬肉,蔬菜供應也十分有限。
針對這種情況,他提出把郊區種植蔬菜的農田,從原來的10多萬畝擴大到40多萬畝,蔬菜上市量要保證平均每天維持5萬擔左右。他還動員財貿部門組織大批人力、物力下鄉,幫助郊區種菜和養殖。1962年春節,他親自到南京、合肥請求支援,保證了上海人民在春節期間的豬肉和花生供應。
為解決工人的住房,曹荻秋與有關領導親自檢視住房設計、實地研究評定,落實分批建造。為解決婦女就業問題,他指示有關部門組織家庭婦女辦起各種社會服務機構。
他針對上海躍進式發展後的工業衰敗現象,大力實行工業調理整頓,使得工業和農業、重工業和輕工業、以及工業內部各行業之間的比例達到了協調,使工業生產更加合理化,工業隊伍更加富有活力。從而使得上海工業生產基本穩定下來,並在此基礎上得到了逐步發展和充實提高。
在他主政上海期間,他把上海的科技發展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使上海取得了大量的科學和技術革新成果,自力更生,從無到有地建立起原子能、電子學、半導體、激射光和電子計算等技術的研究工作,有的成果迅速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應用。
在上海冶金、工業、機械、儀表工業、棉紡業等行業,試驗成功了各項新技術,還試驗成功高溫精密合金特種高階的光學玻璃,和石英玻璃等不少技術水平,具有特殊效能的新材料,以及八萬大氣壓的超高裝置,六千千瓦的燃氣輪機等一大批特殊裝置、電子裝置、精密儀器儀表。
這些新材料、新裝置和新技術、新工藝,為上海建立和發展新型工業,提供了科學技術的重要條件,提高了上海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促使上海工業生產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為整個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6年3月29日,曹荻秋逝世,享年67歲。曹荻秋是一位優秀的老共產黨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為黨為人民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畢生精力,他是人民的好市長、英雄、國家的驕傲。
曹老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足跡永遠留在了重慶、四川、上海的土地上,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