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前排中為黃薇 資料圖片
抗戰期間,任新加坡《星洲日報》特約記者的黃薇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安排下,以記者身份到延安採訪,曾4次見到毛澤東主席。經過一個多月的參觀訪問,她深深地被延安清新的政治環境和融洽的軍民關係所吸引。一次,黃薇向毛主席請求:“我很想留在延安學習,想在這個革命大熔爐中受教育、受鍛鍊,使自己快一點成長,為抗戰多做貢獻。”毛主席耐心地建議她繼續做一名記者,他說:“我早聽說你有這個願望,但是我還是認為你做記者比較好,特別是作為一個華僑記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向海外僑胞作宣傳報道,使他們瞭解祖國的情況,增強抗戰必勝的信心,這個工作很有意義,這也是為抗戰做貢獻。”
黃薇在毛主席的鼓勵下,開始深入華北敵後戰場開展采訪報道工作,先後採訪了賀龍、聶榮臻、左權、蕭克、周士第、甘泗淇、陳錫聯以及外國友人白求恩等,堅持以實地採訪撰寫通訊稿件,對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各地軍民的抗日事蹟進行了深度報道,揭露日本法西斯令人髮指的滔天罪行。很多海外華僑透過這些報道瞭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敵後抗戰情況,增強了必勝信心,踴躍回國參加抗戰,支援抗戰。蕭克將軍曾為黃薇題詞:“以筆為劍,當得三千毛瑟槍。”
黃薇多次聽人談起過白求恩。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白求恩後,就對他進行了深入採訪。白求恩非常健談,向黃薇講述他的童年趣事、人生經歷和如何來到中國,讚賞“八路軍戰士是我所見到的最英勇、最堅強的人!”並再三叮囑黃薇要向後方人士和海外僑胞呼籲,趕快向抗戰前線捐助醫療用品。白求恩的事蹟讓黃薇十分感動,她很快寫了一篇題為《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的戰地通訊,在新加坡的《星洲日報》上刊登。很多海外僑胞由此知道了白求恩,也對八路軍抗戰的艱苦有了更多瞭解。
1938年的一天晚上,黃薇和《救亡日報》《南洋商報》的兩名記者在毛主席警衛員帶領下來到楊家嶺,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住的窯洞。黃薇後來回憶說:“我環顧了一下這個既是會客室又是辦公室和會議室的土窯洞,它和別的窯洞沒有什麼兩樣,所不同的只是牆上掛著兩張大地圖,書桌上擺著許多書籍、紙張和筆、墨、硯等文房四寶,此外就是多了幾張木板凳。”
一天中午,毛主席在窯洞宴請黃薇等記者。毛主席態度隨和,邊談邊吃,從古今中外、政治、藝術到人情風俗,無所不談。當談到湖南人和南洋華僑一樣喜歡吃辣椒時,黃薇問道:“聽說您吃西瓜時也要蘸辣椒?”毛主席笑笑回答說:“有時是這樣。”
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後,周恩來悲憤地寫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為了揭露國民黨製造摩擦、進攻新四軍的事實真相,在重慶的黃薇機智地擺脫國民黨特務的跟蹤和阻攔,對葉劍英和馮玉祥進行了採訪,並把周恩來的題詞及時地傳送到海外,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忌恨。馮玉祥得知後很著急,對黃薇說:“他們正在籌劃殺害你,出去很危險,你就住在這裡,他們不敢到我的公館來抓人。”黃薇處變不驚:“馮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我作為一個新聞記者,不能在這種時候躲藏起來,我要戰鬥,準備為民族的解放事業犧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