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不久之前些,看到網上流行的一句俏皮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我和女兒還能一起笑笑,互相調侃一下,轉眼間,“零吼叫”就成為我修行的主題了。
女兒早上出門磨嘰我要吼,吃飯挑食我要吼,寫作業拖拉我要吼……我已經離化身河東獅不遠了。
最近我一邊惡補親子教育知識,一邊思索,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就在女兒上學前,我還是侄女眼中溫柔的嬸嬸。然而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我越來越暴躁。
女兒小的時候是比較粘人的,經常要我陪著玩,即使是在家裡玩玩具也不願意一個人待著。她也很喜歡看書。她識字很早,識字量也很大,上幼兒園時基本上已經能獨立閱讀很厚的書了。
這讓她知道的東西很多,顯得有些早熟,在幼兒園裡不太合群,經常一個人坐在圖書角看書。其實她是一個愛說愛笑很活潑的小姑娘,但同齡的孩子“太幼稚”了,她想和大點的小朋友玩。
我小時候也是不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的,但是我當時是自然地融入了“大孩子”群。女兒沒有這樣的條件,她周圍沒有多少大孩子。除了和我分享,並沒有人能和她一起嘰嘰喳喳。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可能從這時起的我對她的教育已經走上了岔道。
女兒上小學後,老二分走了我的大部分精力。由於女兒向來的成熟,再加上女兒一向對老二表現出極大的喜愛,我下意識地忽視了對女兒陪伴的減少。這可能是我犯的另一個大錯。
不知不覺間,女兒的日常安排變得不合理。她常常在玩夠了才去學習,結果就是很晚才能
寫完作業,晚睡的後果就是作業很潦草,人在第二天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我著急我嘮叨,女兒越無視我越急。女兒還笑話我急著當“太監”。
有時吼著、吼著我突然就感覺很不喜歡她,很煩她,甚至還會冒出更多不可名狀的想法。不知道女兒在沉默中或者反駁中是不是也同樣漸漸地有了其他想法和感受。我看見的是不管當時我吼得多厲害,女兒哭得再大聲,過會,女兒又如一隻小羊,媽長媽短了。然後我又開始後悔加後怕。
國慶假期宅家,爸爸仔細觀察了我們的相處模式,然後嚴肅地對我說,雖然女兒對我越來越失望,但在這個家裡,她感覺最信任的還是我,所以那天早上她知道我生氣了,一整天一直粘著我,一直要和我說話,檢查個作業也要我說“對”才行。家裡經常失控的是我,都是我的一聲吼叫先破壞了整個氣氛。
我反省了一下,也確實如此。而且我不只吼女兒,對爸爸也是大小聲。細思極恐啊。
小的時候父母是如何教養我們的,感覺有些模糊。自己為人母親了,基本的養育方法好像除了來自己婆家的影響,自己很少主動去學習。
我所見的,是婆家嫂子與侄女朋友般的關係,以及侄女的活潑又懂事。我接觸最多的,是婆婆對女兒無盡的溺愛,以及無盡的嘮叨。不知不覺中我也是一副婆婆像了。
終於我下決心要專門學習一下,仔細準備了一些親子教育書籍,從“零吼叫”開始,開始我的為人父母修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