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看《為何家會傷人》及國慶反思
國慶的短暫相處,看到自己很多問題,一直在想,我的個案從哪裡來?我要如何來做?這幾天的相處、再偶遇的的《為何家會傷人》反思自己,督促改進。
思環境
️孩子的行為更多來源於模仿,而3歲前的記憶會在潛意識裡,更多外顯的是之後的環境影響。而我用我的行為去要求,這是否過嚴厲?一開始講明,但誰能聽過一次之後就執行?孩子不行、更大年齡的人仍是不行的。孩子對我大聲說話,我生氣,覺得他在兇我。而我忘了,他父親也是如此,不是我的短短相處就能改變的,這樣的情況,我該如何?
️起床後玩手機、一有間隙時間就玩手機。原因是什麼?問為什麼時,他說“爸爸都每天玩手機。”吃飯會挑菜,強調幾次後,生氣,他說“跟爸爸他們學呀,他們都挑。”這樣的很多,而面對這些,說禮儀、說原則、說孝順,好可笑。短短相處何來規則?何來傳承 ?
思愛
書裡說“自由不容易,愛也不簡單”,我自己懂愛麼?是否能無條件的愛他?不在意成績、不在意他現在的一切。做不到。這幾天,我是焦慮的。2號和朋友帶著孩子出去玩,聊過後,我一直在考慮的是從新透過法律途徑爭取權益。卻沒有問過孩子的想法,也沒詳細和他聊天。這是愛麼?我只給我認為好的,但他已經在這樣的環境生活了7年,我怎麼會這樣的想法?
️這幾天的相處,我給了什麼?提前一天和他商量第二天做什麼,2天圖書館,在他沒要求的情況下,不干涉他,這真的好麼?對他和朋友一樣的相處真的好麼?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真的不用幹涉麼?和他短暫相處的幾個朋友都誇他各種好,為何我不認為,為何我要把現在的他和曾經的他對比?這是愛嗎?我怎麼會這樣來對比?
一種對映
️好像一切從送他進安檢,便畫上一個句號。直到昨天他父親給我電話,說各種資料提供。有些絮絮叨叨的煩。情緒碰的就冒了出來。直接回復微信發他。微信發了,他仍在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直接無視,但情緒仍在,直到今早,看到微信資訊那份情緒仍在。還有一種狠。再看書,幡然醒悟。我和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卻不願按心理醫生的建議改進的家長一樣,我仍覺得我是對的,我恨他、恨父母。這些東西我一直沒放下過。
️恨父母的逼婚、恨父母的古板、恨父母的強加干涉、恨父母的封建、恨父母的傳統、恨父母的事事重提。女孩不結婚怎麼了?外地男孩怎麼了?女孩創業怎麼了?女孩晚歸怎麼了?女孩第一不是給丈夫怎麼了?女孩離婚怎麼了?女孩不靠男孩怎麼了?離婚後不復婚怎麼了?離婚後不結婚怎麼了?這也不準那也不準,憑什麼?4月到現在的斷離,是享受、是粉飾太平、是一種解脫。國慶前,老爸的影片 ,他又管不住嘴,導致身體腫了、牙痛。特別生氣,怎麼有這麼不自律的人?突然就想到做十二指腸手術後,醫生讓忌口,他出院第二天就喝酒,又回去住院,還說醫生管太多,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還是好好的講完電話,但沒兩天,我扁桃體發炎、胃痛,現在更嚴重了。
️恨他,其實談不上,是恨自己。為何會因為他是第一個就一定要嫁他?為何不堅持自己?為何在結婚後不按我的來要求,要放任?為何發現問題時不溝通,卻仍其發展?他真的有其它人麼?還是一直都是我的臆想?其實這一切重要麼?不重要,在決定和他重新在一起的那刻、在他動手的那刻,我不是心裡在笑麼?一種報復的笑。報復父母、報復他,最後報復的是我自己。
不破不立
️問題的本源找到了,那就改,不破不立,重新來過。
️和父母說過年回家。提到回家,心是顫抖的,突然緊縮,又釋然。回家呀。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曾經做了什麼、得到什麼、失去什麼,更在於,現在的我在做什麼,未來我能做什麼。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的人用生命換來、是千千萬萬的人在負重前行、是千千萬萬的人在堅持,我能做的是把一切放下,接納父母、接納自己、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一切、接納這個社會饋贈的一切。
️享受這座城的饋贈,是我該回饋的時候了。一事無成、毫無優勢的我,找到自己的優點,做下去。
️我的目標是心理諮詢師,是服務中小學的心理諮詢師,更是要成為藍天救援隊的一員;而現在是一名急救人員、是閱讀推廣者、是睡眠革命踐行者、是每天運動踐行者、是生活記錄者。
生活總是給我當頭一棒後,讓我看到,這一棒的饋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