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他說的是幼兒教育對孩子未來發展的影響,也體現人的先天稟賦差異從小就開始了。
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三歲看大,看什麼呢?
孩子的格局決定未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老祖宗這句話提醒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及早進行。
那麼,教育孩子,最看重的應該是什麼?是格局。
真正能夠讓一個人在世界上更好生活的,從來不是學歷,而是格局。
教育孩子最看重的應該是格局(資料圖 圖源網路)
有些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與分數死磕上,除了考試升學就不知道其他可以走的路;而有些孩子則學習之外,騰出一定的時間去看外面世界的風景,有時間去修煉自己的格局,這從長遠看,潛力更大。
美國有個作家曾經談到,因為從小家境不如人,他很自卑,於是一路走來都用考高分、拿獎狀來證明自己;而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卻再無第一名可拿,從此失去人生目標,浮沉多年才終於找到方向。
從小樹立不一樣的生命觀與格局,人生才有無限可能性。
格局,會讓一個人走得更快、更遠、更酣暢淋漓。
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書架,要整理得乾乾淨淨,也要整理得恰到好處,把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都放在正確的位置,不隨意丟棄,也少有脾氣。
真正有格局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認真地追求,但不刻意地需求;永遠關注大局,而不拘於小節;有大目標,絕不囿於眼前的一切。
關注大局,不拘小節(資料圖 圖源網路)
曾經,美國雜誌記者勞特斯問李嘉誠:“您能成為華人首富,是因為什麼,勤勞?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更善於溝通?”
李嘉誠就用兩個字回答:“氣概。”
氣概是什麼?氣概是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的高度。
為什麼關羽、張飛、諸葛亮會跟劉備打天下,是因為劉備有匡扶大漢的氣概。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長大能有一番作為,培養他的精神氣概,也就是格局,則是最根本的。
告訴孩子,把格局做大,便四面來風。
把格局做大,便四面來風(資料圖 圖源網路)
古人非常重視格局的修煉。
孔子說:“君子不器。”
“器”是一種有形的東西,比如某種容器。一旦有形,就容易滿,容易限制住自己。這樣,高度和廣度就不足了。
在孩子教育的佈局中,也要防止孩子過早被“器”限制住。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很早就一頭扎進細枝末節的學習中,只知道埋頭拉車,不懂得抬頭看路。那麼自己走了彎路也全然不知。
許多事業有成的人,特別重要的一點不是搶跑,而是在大勢起來之前的敏銳眼光;如果你的搶跑跟大勢是反的,這樣的搶跑是南轅北轍,跑得越快,離目標越遠。
每個孩子走的路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最好能擁有良好的知識構架,實在不行,格局一定要大。
有一句話是,格局決定結局。一個人學習的終極目的是讓自己有大的格局,而格局並不是僅僅透過知識來養成的。
格局決定結局(資料圖 圖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