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共產黨傑出的統戰工作領導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汪鋒,一生中曾三次到陝西漢中。一次是在1933年4月,紅二十九軍失敗和中共陝南特委遭受破壞的關鍵時期,他臨危受命,擔當重任,負責重新組建陝南黨組織。面對白色恐怖的兇險環境,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應變能力;一次是在1949年12月,汪鋒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政委,率部一路西征,連續攻破胡宗南苦心經營的秦嶺防線,勝利解放漢中。汪鋒對漢中有著深厚感情,1987年秋,還曾專門來到漢中,看望昔日戰友,回味崢嶸歲月。
臨危赴漢
汪鋒,原名王鈞治,1910年12月生,陝西藍田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藍田縣委書記,參加了渭華起義和建立陝甘邊革命根據地。1931年12月,汪鋒任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部長、陝西省軍委書記。1933年4月,馬兒崖反革命事變發生後,陝南的紅二十九軍遭受失敗,中共陝南特委成員大部分犧牲,陝南黨組織群龍無首,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時年23歲的汪鋒在張家坪遭遇戰中負傷,正在西安秘密養傷。汪鋒腿傷未好,臨危受命,作為省委特派員,負責恢復陝南特委工作和組織開展武裝鬥爭。當時,其長子剛出生5個月,汪鋒留妻子於西安,託楊虎城部的閻揆要照管,自己帶傷獨赴漢中。一路上風餐露宿,拖著傷腿行走,到勉縣武侯祠,隱蔽於第十七路軍警衛團,在團部以副官身份作掩護開展地下鬥爭。
期間,劉映勝組建的臨時陝西省委在西安遭到破壞,汪鋒直接向上海中央局彙報工作。根據中央指示,中共陝南特委直屬上海中央局領導。特委除領導陝南的黨組織,還被授權領導在甘肅、陝甘邊的一些活動,並以“中共陝西特委”的名義向中央報告工作。身處逆境的汪鋒獨當一面、收拾殘局,挑起工作的重擔。
汪鋒先後前往漢中的幾所學校和城固、洋縣、褒城、勉縣等地,瞭解情況,尋找失散的黨員。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工作,使分散隱蔽起來的中共黨員得以集中,各級組織不同程度地得到恢復,各項工作得以有序開展。在恢復重建的過程中,陝南的同志一致要求汪鋒擔任陝南特委書記,領導陝南地區的革命鬥爭。汪鋒堅持組織程式,只答應以陝南特委負責人的身份履行特委書記職責,主持陝南特委和特委軍委的工作。
當時,中共陝南特委直接抓的有三支革命武裝:第一支是北山游擊隊,是馬兒崖反革命事變發生後,從紅二十九軍撤回漢中的幾十名紅軍骨幹所組成,他們在漢中以北的水磨河、天台山一帶活動;第二支是南山游擊隊,陝南特委拉起的近百人的革命隊伍,在勉縣以南活動,隊長為傅劍寒;第三支是紅二十九軍第三遊擊大隊,是汪鋒在洋縣謝村鎮親手組建的。遊擊大隊成立當晚,就襲擊了謝村鎮區公所,解救出因欠糧欠款被關押的貧苦群眾40餘人,並張貼布告,宣傳紅軍是窮苦大眾的子弟兵,之後,遊擊大隊更名為紅二十九軍獨立第三團,活躍在東起洋縣馬暢、西至勉縣東部,北到秦嶺腹地、南臨漢江河畔的地區。
1934年7月,汪鋒接到指示去上海中央局軍委工作。
解放漢中
1935年春,汪鋒奉中央局指派,從上海回到陝西。
1935年冬,中央紅軍到陝北後,黨中央派汪鋒以紅軍代表的身份,持毛主席親筆信,前往西安與楊虎城談判,以期消除內戰、共同抗日。在西安的20多天,透過汪鋒的努力,最終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四項協議,陝北轉危為安。汪鋒出使西安一舉,被黨史學界譽為西安事變的前奏曲。
西安事變中,汪鋒在周恩來的親自領導下,負責做西北軍的統戰工作。前往陝西潼關協助楊虎城部特務二團抵禦國民黨親日派的進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他又受周恩來委派,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藍田楊虎城新組建的獨立旅,協助旅長、共產黨員許權中在秦嶺佈防。
抗戰爆發後,汪鋒回陝西省委工作,先後任中共陝西省委軍事部部長、關中地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警備第一旅副旅長、關中警備區副司令員等職。
1946年8月,李先念、王震率部中原突圍,進入秦嶺。汪鋒奉毛主席之命,前往商洛接應,並精心安排、安全護送李先念、鄭位三、陳少敏等中原局領導回到延安。1947年7月,汪鋒任陳賡、謝富治兵團前委委員兼西北民主聯軍三十八軍政委,率部南渡黃河,解放豫西。
1948年6月,解放戰爭進入全面反攻新階段,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在鄖陽組建陝南區黨委及陝南軍區和陝南行政主任公署。原四縱十二旅旅長劉金軒任陝南軍區司令員,原三十八軍政委汪峰任軍區政委,同時擔任陝南區黨委書記。陝南軍區所屬部隊縱橫馳騁鄂豫陝,西指漢中,東逼武漢,北抵西安,南臨四川,把敵人後方變成人民解放軍前進的基地。不長時間,就拖住了敵人20個旅的兵力,減輕了西北野戰軍面臨的壓力。
1949年5月1日,陝南軍區奉命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劉金軒任軍長,汪鋒任政委。5月8日,第十九軍接到中央軍委電令:“望陝南劉金軒部沿漢水向漢中方向行動,最好能直取漢中,切斷胡宗南向川北的逃路。”從5月23日開始,十九軍沿漢水向西挺進。胡宗南以4個軍的絕對優勢兵力,以安康為基點設定了三道秦嶺防線,並吹噓為馬其諾防線,而十九軍連續衝破敵人苦心經營的兩道防線。潰退安康的殘軍,加強了最後一道防線的力量。十九軍五十五師在師長付先輝的率領下,經過近40個小時的激戰和19次反覆爭奪的拉鋸戰,共殲敵六十九軍、二十七軍、新三軍各一部共3000多人,取得牛蹄嶺戰鬥的勝利,徹底瓦解胡宗南固守秦嶺及漢中的防禦,有力配合了我軍主力在大西北戰場上的作戰和向大西南的迂迴運動,成功實現了中央軍委以十八兵團和十九軍牽制、滯留胡宗南集團於秦嶺地區的戰略意圖,打通了進軍漢中的通道。
此後,十九軍一路西進,所向披靡,會同南下的十八兵團,解放了漢中。12月8日,劉金軒、汪鋒的十九軍與賀龍領導的十八兵團在漢中市宗營鎮勝利會師。這是汪鋒時隔15年後重返漢中,而這次,他是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漢中的。汪鋒感慨萬分,當夜抒寫了解放漢中的感受:“登樓賞月光,江浪似騰驤。兩岸燈明滅,三山影莽蒼。覺涼添征衣,展圖思戎方。初盡運籌意,晨曦映北窗。”
不忘漢中
1952年11月,汪鋒奉調北京,任國家民委副主任。1954年8月,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期間,汪鋒參與全國五個民族自治區的籌建工作,親自主持中央民族學院、民族文化宮和西北民族學院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幹部,為民族地區的穩定繁榮作出了貢獻。
1987年秋,時任中顧委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汪鋒回到離別多年的漢中,幾天來,他走訪了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探望了精心照料他養傷的戰友。他還參觀了幾處革命鬥爭遺址,還為一批漢中地下黨員出具證明。
汪鋒多次和陪同的地市領導交談,回憶起20世紀30年代在漢中艱苦卓絕的武裝革命鬥爭史,勉勵各級領導要把漢中這塊紅色沃土建設好。1998年12月12日,汪鋒因病逝世,享年88歲。(郭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