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在南北朝的歷史上實在是太有名氣了。因為他的個性非常強,所以很容易被大家記住。
大家都知道,做和尚的是不能吃葷的,那麼是誰搞出了這麼一套呢?就是梁武帝本人!梁武帝是個痴迷的佛教徒,有一天他一邊啃著豬蹄,一邊在讀《涅槃經》的時候,看到了這麼一段:
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
讀完以後,直接嚇得他把手裡的豬蹄給搞掉了。這還沒完,過了幾天,他一邊吃炸雞腿,一邊讀起了《楞嚴經》,又看了這麼一段:
夫食肉者,有無量過,諸菩薩摩訶薩修大慈悲,不得食肉。
完犢子了!原來自己吃了這麼多年肉,是沒辦法成為佛門弟子的!從此以後,梁武帝就開始吃素,再也不沾葷腥。
他自己這麼幹也就算了,關鍵他是皇帝啊!於是他寫了一篇《斷酒肉文》,號召天下所有和尚尼姑集體吃素。這下徹底完犢子了!大家也要跟著受苦,從此以後這個習俗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別以為梁武帝是在裝模作樣,這位老兄對佛教的虔誠,絕對是歷代帝王之最!他每天吃素也就罷了,而且每天只吃一頓,喝點粥,吃點蔬菜、豆子就夠了。
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這位老兄蓋的。
梁武帝痴迷於佛教,不光創造了吃素的說法,而且還大興土木,在南朝梁國修建了若干寺廟。與此同時,鼓勵大家出家。
出家人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不要交稅,也不用服徭役,這下大家都哈皮了,紛紛把腦袋上那撮毛給剃了,到寺廟裡過日子去。
當然了,吃素是有點兒折騰人,總比交稅和服徭役強得多吧?所以當時南朝到處都是寺廟,青壯年們不下地生產,反倒是紛紛當起了和尚。
時間短還好,時間長了,你覺得南朝的國力吃得消嗎?恐怕和尚出來化緣都找不到個施主了吧?梁武帝本人還在位48年,真的是造孽啊!
除了鼓勵大家出家,梁武帝為了支援佛教事業的發展,居然自己還跑去出家。這是什麼套路?皇帝不當去當和尚?大理段氏那幫皇帝估計都是跟梁武帝學的。
梁武帝曾經三次出家,每次都是大臣們花費巨資送給寺廟,才把梁武帝從寺廟給贖回來。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相捐贈罷了,真正讓梁武帝心無旁騖地出家,那是不可能的!誰會捨得皇帝那把椅子呢?
當初達摩祖師從天竺來到南朝傳教,梁武帝召見他,就問他:我蓋了這麼多寺廟,又勸這麼多人出家,你覺得我的功勞大不大?將來能不能成佛?
達摩祖師呵呵一笑:沒啥功德。
這可把梁武帝給氣壞了,他認為達摩祖師沒啥修為,罵罵咧咧地就把人家給趕走了。其實是梁武帝自己不瞭解達摩祖師說這話的意思罷了。為了自身有功德而做功德,這事兒本身就變了味道,就好比每天跪在菩薩面前求讓自己中彩票一樣。
二、梁武帝修浮山堰,缺了大德了!
你一個信佛的人,整天唸叨著善哉善哉,為啥爭權奪利的時候,一點兒也不含糊呢?當初從蕭齊手裡爭奪皇位的時候,梁武帝眼睛都不眨一下。
最要麼的,就是在他的履歷當中,修建的那個缺德的浮山堰!當初梁武帝要跟北魏一決高下,尤其是在爭奪壽陽的時候,寸步不讓。
關鍵是,壽陽地處長江以北,就算打下來也很難堅守。所以不少大臣都勸梁武帝放棄,可是北魏的降將王足卻給梁武帝出了個餿主意:
讓康絢在壽陽的上游修浮山堰,修好以後,可以在壽陽上游形成一個巨大的水庫。到時候如果開閘放水,就能夠把壽陽周圍兩百里都給淹了,不就可以順利拿下壽陽了嘛!
梁武帝一聽,這可真是個好辦法啊!畢竟不需要損失多少士兵,就能拿下壽陽,何樂而不為?我估計王足這傢伙是看三國故事長大的,大概是從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裡得到了靈感。
為此梁武帝徵召了20萬民工前往修築浮山堰,主要來自於徐州、揚州二地,每4戶人家出一個人,浪費了鐵器幾千萬斤。而且施工難度過大,導致民工死傷無數。
問題是總工程師康絢被召回以後,頂替他的人不太懂修堰,結果導致當年的八月份,水庫裡的水位暴漲,直接造成了浮山堰垮塌,2年多的努力付之東流不說,還把下游數十萬老百姓給毀了。以對付敵人為目的,結果卻傷害了自己人。
三、梁武帝重用侯景,直接造成了南梁的滅亡。
要說這麼多爛牌中,梁武帝打得最爛的一把,當然是歡迎侯景南下了。侯景是鮮卑化的羯族人,早年跟著高歡後面混,戰功卓著。
可是侯景跟高歡的兒子高澄關係處不好,高澄上臺以後,懷疑侯景有反叛之心,所以處處刁難。侯景無奈之下,只好和西魏暗通款曲,甚至打算投靠西魏的宇文泰。
宇文泰對侯景也是抱有戒心,壓根不肯接納他,可見宇文泰這個人看人很準!無奈之下,侯景只好投靠梁武帝。
當然了,侯景明面上也帶來了不少嫁妝,比如說以北方十三州作為籌碼,讓梁武帝欣然接納了他,並且冊封他為河南王。
高祖乃下詔封景河南王、大將軍、使持節、都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臺,如鄧禹故事---《梁書》
按道理侯景也就老老實實在南梁過日子了吧?可梁武帝這邊又出么蛾子了,原來梁武帝和東魏的高澄居然講和了,侯景立刻緊張了起來。
於是侯景以高澄的口吻寫了一封信給梁武帝,想要試探一下樑武帝對自己是否真心。大致上就是說:高澄答應把梁武帝的侄子蕭淵明送回來,但是有個條件,那就是把侯景送回東魏。
梁武帝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這件事,收到回信的侯景,差點跳了起來,二話不說就要跟梁武帝拼了!一場動亂在所難免,侯景以清君側的名義,直接朝著建康而來,把梁武帝團團圍在了臺城。
四、梁武帝婦人之仁,過分信任蕭正德。
當初梁武帝沒有兒子,所以就把蕭正德給收為養子。也就是說,蕭正德在當時是有繼承權的!可是不久之後,梁武帝生下了太子蕭統,蕭正德一眨眼就從主人變成外人了!
內心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因此這孩子就有點兒想不開,甚至主動投降過北魏。臨走前,他還煞有介事地留下了這麼一首詩:
楨幹屈曲盡,蘭麝氛氳銷,欲知懷炭日,正是履冰朝。
大體來說,就是心裡拔涼拔涼的。問題是,他在北魏混得並不好,因此不久之後又跑回來了!真不知道他出賣了多少南梁的機密,可梁武帝卻覺得對不起這孩子,因此就原諒了他,甚至封他為徵虜將軍。
在侯景圍攻臺城的時候,蕭正德恰好就負責守城。如果他能挺住,或許梁武帝還不會遭到如此厄運。可蕭正德早就跟侯景竄通好了,他主動把侯景的叛軍給放了進來,自此臺城失陷,梁武帝被侯景抓獲。
此後蕭正德登基稱帝,將侯景封為丞相。至於梁武帝,在臺城要吃的沒吃的,要喝的沒喝的,最終在飢渴之中離世。婦人之仁害慘了梁武帝。
總結:梁武帝直接葬送了南朝的氣數。
其實南朝當時還是相對穩定的,而且在陳慶之北伐和侯景南歸這兩件事的打擊之下,北方早就動盪不安了。
如果梁武帝能穩住局面,再接再厲,那麼從南向北一統天下,是不成問題的。就算他本人做不成這件事兒,也可以讓子孫後代來完成,他負責打基礎也不錯。
可梁武帝偏偏喜歡把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分明可以好好發展生產力,他偏偏要勸青壯年們出家,分明可以步步為營,他非要修什麼浮山堰。分明可以好好利用侯景,讓他攪亂北方,可他偏偏引狼入室,讓侯景來對付自己。
最終導致南朝這邊元氣大傷,數十年的積累毀於一旦。此後南朝長期處於混戰之中,就算陳霸先建立了陳朝,其實也無法跟過去的宋齊梁相提並論了。
參考資料:《梁書》、《魏書》